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部分 (第1/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三公差押解王恩跟隨其後。長長大道邊,只留下那錢孝,抬首遙望,茫然若失,低聲吟著那《孔雀東南飛》。

公差李龍、趙虎、吳江三人甚是興奮,不想一樁尋常命案竟牽連出懸而未解的舊案,只道此案勘破,又立一大功勞,孰不知,此顆夜明珠回到湖州,竟又引發出一樁大案來。

《小鎮疑案》註解:

1、蘇洵,北宋文學家,字允明,別號老泉。蘇轍,北宋文學家,蘇軾之弟,字子由,別號穎濱,世稱小蘇。

2、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江西臨川人,世稱臨川先生。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留有《王臨川集》。王安石認為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併。因此,在嘉祐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封建士大夫亦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託於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臺執政。由於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變法派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蘇軾便是反對者之一)。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援,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閒居江寧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鬱然病逝。本文故事發生於宋神宗元豐初年至二年,其時王安石早已罷相,只是新法尚未廢除罷了,文中細節與歷史有所出入。

3、蔡襄,後世所推崇宋代書法大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四大家。蔡襄,字君謨,興化仙遊人。《宋史?;列傳》稱他:“襄工於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由愛之。”宋四大家中,蔡襄年齡輩份在蘇、黃、米之前。蘇東坡道:“其字端勁高古,容德兼備”。沈括道:“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於飛白,自成一家。”第二卷《明珠奇案》 第一章 明珠失竊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一闕詞,名《水調歌頭》。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佳節,時為密州太守的大文豪蘇軾懷念其弟蘇轍而作此詞。此詞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傳誦千年而不衰。

長亭驛道,水鄉勝景。

那長亭前古槐樹下站立一名男子,約莫三十四五歲,青巾藍衫,面容冷淡,眺望遠方,似有所思。驛道路上,行商走客,南來北往,熙熙攘攘。水道之上,官船貨舟,順流逆水,匆匆悠悠。那藍衫男子忽仰起頭來,眯著眼睛看那青天白雲,低聲幽然長嘆。

古槐後側、長亭之內,一干官吏商賈,或立或坐,滿面春風,談笑風生。其後不遠處停放數頂官轎,幾棵樹身繫著馬匹。但見亭中走出一人,約莫四十開外,身著官服,神情昂然,近得藍衫者旁,收去得意之情,低下頭來,垂手立於一側。那藍衫者有如木雕泥塑一般,一動不動,並不望他。不時,自亭內又出得一人,此人身矮體胖,一臉肥肉,大腹便便,身著蘇繡精緞,快步過來,見著那官吏,滿面堆笑,道:“怎的還不見身影?莫非又因事耽擱不成?”那官吏扭過頭來,淡然一瞥。那藍衫者忽冷笑一聲,道:“朱大掌櫃若有急事,可先行一步。想那蘇軾,不過一遷謫之官,怎勞朱大掌櫃大駕前來?如若因此失去那白花花的銀兩,豈不可惜?”

這商賈姓朱,名山月,乃湖州一大巨賈。原來湖州一地,與蘇州、杭州一般,盛產絲綢。朱山月襲了祖業,做那綢緞生意,日漸勢大,那湖州一地綢緞買賣,他一人便佔得一半。朱山月一語被搶白,頓時語塞,只是憨笑。那官吏站立一旁,聽得此言,滿面通紅,竟似是在譏諷他一般。朱山月笑過之後,又道:“張大人言過了。朱某雖是白丁俗客,卻也依附文雅。常言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朱某生性遲鈍愚笨,不曾習得聖賢書,未能謀求功名,此人生憾事也。今有當世詩仙詞聖蘇軾蘇大學士移駕湖州,朱某若能求得一見,何其幸哉。那區區些銀兩又算得甚麼?”那藍衫者聞聽,又冷笑一聲,道:“好一個當世

《大宋蘇公探案全集》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