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諞晃淮誘�嬉�屑用爍靡�諾模�彩嗆閔�諞晃瘓�ā∮⒂鐧娜瞬牛�畹煤閔�木尥返鈉髦亍! �1946年夏,國民黨為了彌補浩大的軍事開支,大量發行金圓券,禁止 民間私藏金銀。金圓券膨脹,信用下跌,人們設法將金圓券換成外幣保值, 恒生抓住這有利時機,大力開闢兌換業務。兌換比率比平時貴許多倍,急 需外幣的有錢人在所不借,只要有外幣就成,好攜資產逃出內地。 1949年,移民潮達到頂峰。香港是內地有錢人的臨時避難所。他們攜 帶來的多是金銀,需要兌換成部分外幣急用。“炒金熱”應運而生,很多在 港的廣東人、上海人都捲進炒金熱。 何善衡從1948年起,返港主持恒生炒金業務。炒金風險極大,狂颶迭 起,一夜暴富、一朝破產屢見不鮮。有不少炒金大贏家,最終落得傾家蕩 產,欲哭無淚。而何善衡一路順風、吉星高照,以後恒生無論貸款還是投 資,出手數十數百 (萬),令同業眼紅不已。 這次炒金熱,上海幫大多錦羽,廣東幫勝者較多。恒生何以這般出色? 何善衡及恒生同事均守口如瓶。捲入炒金的上海人,大都是銀行家、銀號 老闆、股票經紀人等,他們一來香港就給“放了血”,因此,在香港執業的 上海幫,多事實業,而少有吃金融飯的——這是題外話。 1949年2月,恒生銀號舵爺林炳炎在港病逝,由何善衡承其衣缽。林炳 炎是恒生的奠基人,恒生正是在他的總決策下,由一間默默無名的小銀號, 發展成同業中的大哥大。 恒生銀行 何善衡上任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為銀號改組銀行作準備。 香港開埠百餘年來,政府對銀行行業的發展及管理,一直奉行自由的 積極不干預政策。 1948年1月29日,港府首次頒佈《銀行條例》,只規定經申請由總督會 同行政局發給牌照,每年繳納5000港元牌照費的企業,便可經營銀行業, 而對銀行業務,卻無具體規定。 無論是條例頒佈之前或之後,在香港領牌開辦銀行是比較容易的事, 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準銀行機構——銀號?業主為什麼不改為銀行呢? 銀行的業務,雖沒有專門的法律條款約束,卻有慣例,這種慣例由早 期的外資銀行帶來,成為以後華資銀行執業的範本,這種無形中的束縛力, 使沒有現代金融概念的華人業主及顧主,頗感不便。許多華人銀號商,視 執業銀行為畏途。 銀號經營靈活,顯而易見;銀號信譽不佳,也是顯而易見。因此,要 想獲得大發展,必須走銀行這條路。 這就是何善衡的出發點。何善衡的主張得到利國偉的大力支援。換句 話說,如果恒生不改銀行,是留不住利國偉的。利國偉正在自修金融學,
… 頁面 55…
後來還考上英國銀行公會會士資格,是恒生第一位鍍過“洋金”的銀行家。 1951年起,何善衡同何添、利國偉等人,三次赴歐洲考察銀行業務。 古老銀號的老闆三次出國考察,大概唯有何善衡一人。 1952年,恒生銀號註冊為法人組織的有限公司,何善衡任董事長。 1953年10月,恒生遷入皇后大道中163—165號的自置物業。從規模上 講,相當中等規模的華資銀行,業務性質儘可能向銀行看齊,但名稱仍叫 銀號。 戰後經濟的恢復與加工業的蓬勃發展,促使香港銀行業急劇膨脹,夢 寐以求改組銀行的何善衡反而下急,他認為這樣辦銀行註定會執笠(破產)。 他主張漸進,等條件成熟再易名。 恒生銀號緩慢而穩健地將譏制納入銀行軌道。只念過幾年私塾的何善 衡,顯示出大銀行家的遠見卓識。因此,恒生易名銀行後,不曾遇到陣痛, 而是高速發展。 1958年,香港轉口貿易佔出口總值的57。8%;而到1959年下半年,轉 口貿易只佔出口總值的30。4%,高達69。6%的出口總值為香港本地的工業 品輸出所創造。這一驚人的變化,標誌著香港轉口貿易型經濟轉為加工貿 易和轉口貿易並重型經濟。這被譽為香港經濟起飛的里程碑。銀行將會在 未來的香港經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古老作坊式的銀號將成為夕陽 行業。 從內部條件來看,這一年,恒生銀號註冊股本增加到3000萬港元,實 收股本增加到1500萬港元。如此財大氣粗的銀號,當時唯有恒生。並且, 恒生的機制已基本實現了銀行化。萬事俱備,只
《香港商戰風雲錄(中)》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