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7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大氣候,先後躋 身百億富豪金榜。恆隆的大專案有:與合和聯手興建擁有41幢住宅樓的德福花園;以 兩億港元向淘大購入牛頭角廠房地盤,興建13幢住宅大廈。 1981年,陳氏投得金鐘二段及康山的地鐵上蓋工程,聯合數家開發,恆隆佔39% 股權,其他股東為新世界等。1982年,中英過判,香港前途未卜,地盤物業價格大跌。 年底,陳曾熙宣佈退出金鐘二段計劃。香港地產低潮,陳氏暗中稱喜。1984年中英公 布聯合宣告,地產市道迅速恢復。1984年,信和等集團重新投得金鐘二段,建成財經 廣場,其後以19億港元售給奔達,奔達易名為奔達中心,又以37。75億港元轉售。兩 手買賣都贏了大錢,陳曾熙大跌眼鏡。 陳曾熙低調隱密,極少在傳媒曝光,1979年他高價購入一物業,記者問他這樣做 是否值得?他回答:“值得。”便沒有第二句話。出席公眾宴會,陳氏也是獨坐一隅, 不聲不響。因此,儘管恆隆很出名,恆隆老闆卻“默默無名”。陳曾熙子1986年逝世, 其弟陳曾燾主理恆隆。至近兩年,恆隆由其於陳啟宗掌舵。據香港《信報》,1993年, 陳啟宗列十大富豪末位。1994年,跌落為第12位。陳氏家族所控上市公司值為312億 港元。 據香港布政司署公佈的材料,1989年,建築業總開支為456億港元,佔 同年全港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35。1%,相當於全港生產總值的9。3%。全港 有承建商2500家,建築業就業數約23萬入,佔全港就業人口總數的8。4%。 在眾多的承建商中,只有229家有資格投標公共工程,被譽為建築業中 的“大哥”。如華資公司中的老字號新昌營造廠有限公司(成立於1939年), 後起之秀瑞安建築有限公司 (成立於1971年)。本地英資公司,以金門(香 港)有限公司規模最大。海外承建商則以日本熊谷組建築公司最為活躍。 戰後幾十年間,香港規模空前的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在地面、空中、 海上全方位展開,為建築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強手如林, 競爭激烈,八方好手都基集香港,以期分得一杯羹。 公和公司,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公和主席陸 孝佩更以承接洽大的滙豐大廈工程,而蜚聲海內外。 皇裔落難

… 頁面 136…

香港的老一輩富豪,相當一部分出身微寒,讀書甚少,有過一番學徒 求師的苦難歷程。陸孝佩則出身世家,畢業名校,身上還流淌著帝王的血 脈。 1991年,陸孝佩會見香港作家何文翔,談及他祖宗的威水(風光)史 時不禁神采飛揚:“我的祖宗是齊宣王的少子元達,本姓田,由於與父親意 見不合,遭父親追殺,因此遠走江蘇,改姓陸,我們的家族十分顯赫,宋 朝詩人陸游、清道光狀元及金石名家陸增祥,都是我的先人。 “我的曾外祖父葉澄衷是中國首富,是全國第一大五金商,又代理美 孚及亞細亞石油,比哈同(上海英籍猶太鉅富)還要富有,可惜戰時財產 化為烏有。我父親是買辦,代理美國雞蛋,是中國茂昌蛋廠副董事長,又 是德國洋行、福羅洋行買辦。我們幾代人都是讀書人,父親與我都是上海 聖約翰 (大學)畢業,父親修讀政治,我修讀土木工程,那年頭,大學畢 業並非是簡單的事。” 1942年,陸孝佩大學畢業。時值半個中國淪陷於日寇的鐵蹄下。陸孝 佩輾轉大西北,在隴海鐵路做見刁工程師。惡劣的氣候及生活環境,使從 小生活在金銀窩裡的陸氏受到極好的磨練。 1946年初,陸孝佩辭去公職,自立門戶,與友人臺組一間建築行,各 投資2兩黃金,作為創業資本。陸孝佩下想倚賴富有的家族及親戚,他要自 力闖天下。 當時上海南京有不少英美洋行,陸孝佩憑著一口地道的英語和一張教 會大學的文憑,承攬了不少英美洋行的生意,為他們修繕遭戰爭破壞的商 館,營造廠房,興建住家的洋樓。這些工程都不大,但給陸孝佩極好的試 手機會,以後他來香港開業,對建造西洋風格的建築,輕車熟路。 短暫的3年,公司獲利頗豐,共賺得800兩黃金。那時的金圓券不值錢, 他們無論賺取什麼貨幣,統統換成黃金。1949年元月,洋人及富商幾乎無 人興建物業,公司業務驟然蕭條,便自行解散。每個股東,分得10O多兩黃 金,其中身為經理的陸孝佩分得150

《香港商戰風雲錄(中)》 第2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