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女人也跟著尊榮。有一天我在網易瀏覽器上點了一個“正一品”,一下子出現一片內容。其中一條目錄這樣寫到:
“某某占卜靈應有功,至屢救護諸人,加升上柱國平章事,食邑萬戶。又在軍中已封劉、蕭、鬱、艾、花五女為夫人職,今再加封五宮主正一品夫人。”
你看,在這裡,連夫人也有了品級。一人得道,經常是連雞、貓、狗都跟著尊貴。例如,慈禧太后喝的什麼湯、吃的什麼菜以後都被社會排上用場。有一天不知到哪去吃飯,上來一道麵食,被稱做“慈禧窩頭”。看看今天的社會,動用帝王將相名號的產品商品不計其數。什麼“皇家大酒店”、“皇家御酒”、“太和殿貢酒”、“太和殿皇太子正一品貢酒”、“太和殿貢酒”充人眼目。最有代表性的品級產品應當說是安徽的古井貢酒。一說“貢”字,就證明此酒有品級,有檔次,就可以證明此酒的質量了。為什麼呢?因為進貢給皇帝的酒能差了嗎?皇帝家人能喝一般的酒嗎?
你看,連產品也跟著提高了國民待遇,皇帝騎的馬要被稱做御馬,皇帝手下的保鏢要被稱做“御林軍”。連皇帝喜歡的東西也被封上什麼“妃”。在福建省有一處梅園,當年某皇帝常去賞梅賦試,留連忘返,後親筆題匾梅亭,封此園為梅妃,賜東宮正一品皇妃。這個皇帝有三宮六院,還不滿足,還要去找個梅樹當老婆。你說荒唐不荒唐。現在這個梅園還成了當地旅遊的熱點,梅妃成了搖錢樹。
由於攀龍附鳳有好處,社會上所有的東西都要往上靠。今天中國社會上那麼多與封建帝王拉近乎的產品無不帶有這種特權心理,要仰仗著帝王的封建特權來提高自己產品的身價。坦率地說,這是一種非常落後的意識,其實質是一種沒有平等國民待遇的意識。文化大革命時期批判過一通封資修,儘管這是極左思潮,做得太過火了。但今天社會如此過分地搬弄封建君主,說明當今社會上的平等意識和公民意識是多麼得淡漠!封建意識依然多麼濃厚!在這種社會氛圍中,中國哪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正如我前面指出的,追求不平等是人類歷史的主要內容,也是人類的天性。不管在任何時代,人類的本性都是要追求不平等。一些人之所以要追求平等,是因為他的權利受到損害。但只要在有機會有條件的情況下,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製造不平等和特殊待遇。例如當今社會走後門拉關係現象,便是尋求特殊待遇的表現,認真觀察一下當前的社會,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除了封號和頭銜,人們還以各種方法來表示不同的待遇。例如禮儀,以山東曲阜孔廟旁邊的孔府大堂為例,由於孔子後人世襲“衍聖公”稱號,所以堂內兩旁及後部都陳列著正一品爵位的儀仗。如金瓜、朝天鐙、曲槍、雀槍、鉤連槍、更鼓、雲牌、龍旗、鳳旗、虎旗、傘、扇等還有一些象徵其封爵和特權的紅底金字官銜牌,如“光祿寺大夫”等。
再來看服飾。衣服是最能顯示人身份的東西。因此,在歷史上,人們為了顯示待遇和身份在衣服上動的腦筋也最多,當官的要在衣服上顯示出身份來,一看衣服就知道這是什麼官和身份。以明、清官服來說,官階九品,製作出的服裝也如官階。九品官制奠定以後直到明初,官員的品級只能從服飾的顏色及圖案花紋上區別。如明代官服,一至四品緋色,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綠色。其圖案花紋,一品大獨科花,徑五寸,其次是越往下越小。二品小獨科花,徑三寸。三品散搭花,徑二寸。四、五品小雜花,徑一寸。六七品小雜花,徑一寸。八品官員以下無花紋。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定補子制度。什麼叫“補子”?補子就是一塊縫在胸前的布,上面繡上各種花紋。公、侯、伯、附馬的補子繡麒麟白澤,官員是文禽武獸。一品文官繡仙鶴,二品是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以下是鷺鷥、黃鸝、鵪鶉、練雀等。武官一二品是獅子,三四品為虎豹,五品是熊,六七品是彪。
清王朝取代明王朝之後,也實行了等級森嚴的九品官制。清代把胸前的這塊方布也叫〃補子〃或〃背胸〃,把綴有這種補子的袍服稱為〃補服〃。清代文官一至七品補子圖案與明代的相同,八品則改明代黃鸝和鵪鶉,九品及未入流繡練雀。惟文官一品都御史、三品副都御史及按察史、五品監察御史皆繡獬豸。武官補子圖案區別較明代為細,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清代另外不同的是帽子,一品官帽頂為紅寶石。常見的有玫瑰紅、薔薇紅、大紅和暗紅。以血紅、鴿血紅為稀世珍品。所以,
《國民待遇不平等審視》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