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車水馬龍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
莊子傳
序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56年),是一個大動亂、大變革的時期,是中國社會由奴隸制到封建制的大轉折時期,是各種政治主張、哲學觀點、學術思想異常活躍的時期,形成了儒、道、法、墨、名、兵等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
莊子(約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人,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過宋國蒙地方的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相傳,莊子自幼聰明好學,與惠施為同學、摯友,曾南遊楚越,探訪古風,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毀禮法,傲視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禮聘其為相,被他拒絕,從此終身不仕,退隱江湖,以編草鞋為生,寓言傳道,著書十餘萬言。
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他說:“道之真以修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為天下。”(《莊子·讓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華用以修身,它的餘緒用以治理國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說:“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友其真。”(《莊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為了人工而毀滅天然,不要為了世故去毀滅性命,不要為了貪得去身殉名利,謹守天道而不離失,這就是返樸歸真。
總之,他繼承了老子《道德經》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在人類生存方式上主張返樸歸真。為此,他對世俗社會的禮、法、權、勢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提出了“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精闢見解。在人類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並且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自得,是絕對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質享受與虛偽的名譽。莊子這些思想和主張,對後世影響深遠,是人類思想史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莊子對後世的影響,不僅表現在他獨特的哲學思想上,而且表現在文學上。他的政治主張、哲學思想不是乾巴巴的說教,相反,都是透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透過汪洋恣肆、儀態萬方的語言文字,巧妙活潑、引人入勝地表達出來,具有石破天驚、振聾發聵的藝術感染力。如果說,屈原的離騷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鼻祖,那麼,莊子的文章,無疑是中國浪漫主義散文的先河。
但是,莊子其人距今已經二千多年,《莊子》一書屬於古漢語,文字奇詭古奧,今天的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非窮心研讀者,難以讀懂。為了使莊子的學求思想和絕妙文章為今人所廣泛瞭解,我們組織蘭州大學青年講師王新民先生撰寫了這部《莊子傳》。
王新民先生,甘肅省民勤縣人,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碩士生學位時,曾專門研究過莊子,對莊子的身世、莊子的哲學思想、莊子文章的美學價值等都有精深研究,因而在1991年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這部作品,第一次以傳記小說的形式,再現了莊周的身世、人品和學問,以及他所處戰國時代的歷史風雲,將歷史性、學術性、文學性有機地融為一體,1992年8月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和專家學者的熱烈歡迎和好評。
令人惋惜的是,這樣一位有才華的青年講師,還在他寫作《莊子傳》一書時,既已發病,後查出為肺癌骨轉移,經多方治療無效,不幸於1992年10月6日、《莊子傳》一書剛剛出版不久,即離開了人世,享年僅28歲。
歷史人物文學傳記《莊子傳》一書,從1992年8月第一次出版,到1994年10月,短短二年內,已經再版五次,可見其受讀者歡迎之程度。今值該書被介紹到韓國,將在國外翻譯出版之際,聊寫以上數語,以作簡單之序。
張志春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日於石家莊
注:該書的韓文版,已於1995年1月由韓國法仁文化社出版。
莊子傳第一章 率性任真 非毀禮法
第一章 率性任真 非毀禮法
一
戰國中期,春天的一個早晨。
太陽從蒙澤灰茫茫的水面上悄悄露出了蒼白的臉龐。起初,它的形狀如士兵們隨身攜帶的彎弓,只沒有搭上那鋒利的箭鏃。彎弓慢慢地從水平線上浮起,漸漸變成了一個大大的圓球,顏色由蒼白轉為通紅。片片朝霞,簇擁在它的周圍,似
《莊子傳-王新民》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