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2部分 (第1/4頁)

一米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甲士營”的指揮者,太平道祭酒眭固,在敵人退卻的時候,卻不為人所知的皺了皺眉頭。

——如果董卓只有這兩下子,那他只能被稱為一介“庸將”

很明顯,董卓固然在大漢朝士人的口中,夠不上“智將”的稱呼,卻也足以被稱為一員“名將”。能夠在戰亂延綿數十年的西涼地區,拼殺出來的“名將”,會是一個浪得虛名之輩嗎?

下一刻,眭固的擔心,就成為了現實。

“陷陣士”剛一退下,後方的漢軍便迅速的填補上來了。在那面寫著“淳于”二字的將旗旁邊,更是豎立著一面猩紅的大旗。大旗上用金絲張揚的繡出兩個字,眭固只一眼,就認出,這兩個大篆,赫然便是“先登”二字!

“攻城爭先登,野戰爭先赴”的“先登士”1!

按照漢軍的傳統,在一場戰役中,通常只會組建“先登士”和“陷陣士”其中的一支部隊,作為精銳的突擊力量。所以,對漢軍編制和陣型所知甚詳的眭固,完全沒有料到,董卓居然在此戰中,暗暗將兩隻精銳部隊,都臨時編組了起來。

更沒有料到的是,通常是作為第一個出戰的“先登士”,居然被放在了“陷陣士”的後面。這樣一來,更加讓眭固無從預料了!

——將旗為“淳于”,那就應當是淳于瓊了!

眭固心中暗暗思索,口中也沒有停下來,指揮著“甲士營”的將士,重新布好陣型。

淳于瓊,本是潁川名士,字仲簡。此人是大儒陳蕃的再傳弟子,雖然文武全才,被世人評為“出將入相”之才,卻從十多年前開始,就被“黨錮之禍”牽連,始終無法出仕。

直到年初黃巾起義,漢帝解除了“黨錮”,淳于瓊才在好友袁紹的舉薦下,趁著北軍臨時徵發擴張的機會,擔任了軍中的司馬一職。

眭固將以上這些太平道收集到的資料,在心中過了一遍,神情更加凝重了。

盛名之下無虛士。能夠被“天下楷模袁本初”引為好友的,除了要有出身,有名望之外,還需要過人的才華。

而且,不提袁紹,就連漢軍的前後兩任統帥——大儒盧植和涼州名將董卓,居然都對此人讚賞有加,眭固就越加有一種警惕感。

——漢室人才,何其多哉!

不提眭固的暗中感慨,在“先登士”的將旗下,一名身材高瘦,目光如電的漢將,面色平靜的看著前方,不時對軍陣發出一個個命令。

“陷陣士”的猛攻,只是為了疲憊敵人,迷惑敵人的注意力。等到黃巾軍認為漢軍已經被擋住了,那些訓練不足、缺乏經驗的農夫們,便會不自覺的放鬆下來。

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精銳度不下“陷陣士”的“先登士”,突然發動強力衝擊,淳于瓊就不信,黃巾軍還能不崩潰!

“漢軍追南地,黃巾走北庭。

白虎鋒應出,青龍陣幾成。

聞道蘭山戰,相邀在井陘。

屢鬥關月滿,三捷虜雲平!”2

激昂的歌聲,整齊的飄蕩在萬軍陣中。不足千人的“先登士”,一起高唱著淳于司馬新寫的戰歌,以堂堂之陣,臨黃巾之亂。

雖然雙方還未曾接戰,僅憑這一首戰歌,黃巾軍的氣勢,便被當頭打壓到了低處!

眭固大恐!

——好一個淳于瓊!

——你以為,這裡是垓下3嗎?

然而,一時間,眭固也想不出什麼好法子,只得帶頭再次大聲高呼: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不過,同樣的戰號,喊得多了,多少就會有些審美疲勞。在過去半天的戰鬥中,這個口號已經被反覆的喊了不下二十遍,用以激勵黃巾軍計程車氣。到得現在,就連全部由虔誠的太平道信徒組成的“甲士營”,也無法對這個戰號,激起太大的熱情來了。

在壓倒性的聲勢助威下,養精蓄銳大半天的“先登士”,對上苦戰過一場的“甲士營”,一上來就形成了一邊倒的戰況!

ps:1先登士的說法,出自《六韜》卷三《龍韜·厲軍》:“攻城爭先登,野戰爭先赴。”

2此詩句節選自陳子昂的詩歌《聞東軍告捷》。本人才疏學淺,改編詩句中種種不合理處,敬請諒解,各位看官勿噴。

3垓下之戰,有四面楚歌的典故。

第34節 仙師滾滾雷

養精蓄銳大半天的“先登士”,對上苦戰過一場的“甲士營”,一上來就形成了一邊倒的戰況!

《黃巾張狂》 第7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