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零五章大局 (第1/3頁)

葵花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t>

&esp;&esp;高彥儔想也不想便道:“自然是因為你用卑鄙之計的原因。\\\ 超速首發\\”

&esp;&esp;“錯!”李靈一言喝破,表情驟然變得嚴肅起來,正色說道:“你兵敗如此,最根本的原因,便是你們蜀主孟昶昏庸無能之故!想蜀地天府之國,原本民富國強,但那孟昶繼位以來,荒淫無度,橫徵暴斂,弄得百姓困苦不堪,紛紛背景離鄉,投奔我大周。他在朝中更是任李昊、王昭遠這般奸佞無德之輩,親小人,遠賢臣,放眼蜀中,似高將軍這等忠賢之士又有幾人?

&esp;&esp;似夔州被圍十餘日,蜀主卻遲遲不派援兵,四方之州但求自保,不願為國家出力,內有腐朽之君,外有不忠之臣,國家焉能久存?莫道李靈口出狂言,縱使我不用你所謂的‘卑鄙之策’,堂堂正正而戰,你高彥儔照樣必敗無疑。”

&esp;&esp;蜀中國情如何,高彥儔自然是一清二楚,聽其一席話,心下自是大為感觸。

&esp;&esp;身為臣子,眼見君王日日荒淫,國家江河日下,百姓民生困苦,自是萬分的憂心,但君王如此,使他空有一腔救國之志,卻無施展之處,只能長年累月的被置於這邊疆之所,眼睜睜的看著國家衰敗下去。

&esp;&esp;他眼神之中流露出幾分無奈之色,似乎,已有所動搖,李靈心思細膩,自然是瞧得清楚,又道:“想天下本為一家,從唐末之亂至今,紛亂五十餘年矣,天下兵戈不斷,外族屢屢欺凌,百姓困苦,人心思統。如今我大周真龍天子出世,神武雄略,仁德賢明,正是天下歸心,四海一統之時,高將軍不為蜀地百姓著想,卻是一味的執著於那份所謂的‘忠誠’,豈不知忠於昏庸的君主乃是愚忠,忠於百姓之心才是真正的忠誠。李靈言盡於此,句句肺腑,將軍非是匹夫之輩,乃是深明大義之人,莫非,還要繼續執迷下去嗎!”

&esp;&esp;李靈之言,猶如五雷轟頂,狠狠的將高彥儔擊醒,他一臉的惶愧,道:“大帥一語驚醒夢中人,彥儔一味拘泥於自己的聲名,卻是險些棄了大義,當真是萬分慚愧,如若大帥不棄,彥儔願歸順大周,車前馬後,為大帥犬馬之勞,以報大帥活命點撥之恩。”

&esp;&esp;那高彥儔說著,便要起身拜伏,李靈嘴角微微露出一絲笑意,忙按住他,溫言道:“高將軍深明大義,實乃蜀中百姓之福出,來日李靈定當向陛下引薦,以將軍之才,必獲重用,日後自可展放才華,為大周,為天下百姓盡一份力量。”

&esp;&esp;高彥儔見李靈平易近人,親切待之,心中自是十分感動,便道:“此去渝州所過州縣,大部分為彥儔舊部,若是大帥同意,彥儔自當修書招降,以報大帥之恩。”

&esp;&esp;李靈心下大喜,他費了這些周折,為的便是高彥儔這番話,如能將此去渝州各州收降,只需再拿下遂州,便可直抵成都,如此算來,連三十日的時日都未用到,滅蜀首功,唾手可得也!

&esp;&esp;他心中雖喜,臉上卻無所顯露,道:“將軍若能如此,則平蜀首功非將軍莫蜀也,李靈定當稟報陛下,為將軍求得重賞。”

&esp;&esp;高彥儔搖了搖頭,道:“彥儔這麼做,非是圖個人之賞,只想以己微薄之力,儘量減少兵戈,使蜀地百姓免遭夔州之難。”

&esp;&esp;所謂夔州之難,李靈尚未入城,自不知夔州百姓這幾日何等艱難慘怖。既然高彥儔已然歸降,是因為什麼理由卻也再無重要,便道:“將軍為民之心難能可貴,如今將軍重傷未愈,先暫且安心養傷吧,其餘之事,過些時日我再來與將軍商議。”

&esp;&esp;李靈親自為高彥儔掩好了被子,然後才出了帳外,那慕容延釗隨之跟了出來,卻是臉色凝重的說道:“大帥,你真的不準備殺了他嗎?”

&esp;&esp;李靈作了個手勢示意他暫時不要多言,拉著他走開了幾步,料想帳中的高彥儔無法聽到,才道:“慕容將軍,既然高彥儔已歸順大周,那他就是我們的同僚了,以往之事,自當一筆勾消,你方才的那些話,往後休要再提起了。”

&esp;&esp;慕容延釗一嘆,道:“大帥,我知你招降高彥儔是為了大局著想,但下邊的那些將軍們可未必想得深遠,他們均是對高彥儔懷恨在心,尤其是那王審琦,恨不得食其皮肉以為死去的韓將軍報仇,他們這些人的情緒不可不顧呀。”

&

《生化大宋》 第一百零五章大局(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