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面孔 (第1/2頁)
原梓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哎呦,哎呦~”唐玉郎發出疼痛的慘叫,袁帆上去把唐玉郎扶起來,唐玉郎不住的揉著手腕,顯然這一下摔得不輕。
“這豆腐渣工程。”唐玉郎齜牙咧嘴的動了動手腕,檢查自己有沒有骨折。
“也還行,這地兒,三百年肯定是不止了,能撐三百年,也不算豆腐渣了。”金貝勒說著從口袋裡翻出了手電筒,往裡面照,這時羅漢也走下來了——土塌陷成了一個斜坡,也用不著繩梯了。
唐玉郎摔這一下倒不要緊,整個地窖結構塌了下去,把方才袁帆和金貝勒看到的那個神像給擋住了——事實上整個地窖的半面都塌了下去。
幾人在地窖這頭照了照,發現身後還有一個門洞,還有一個木頭門,金貝勒撿起一塊石頭朝木頭門砸了過去,那門被砸出一個大洞,然後整個面倒了下來,年月太久,木頭都爛透了。
“這兒應該是個廟。”袁帆左看右看,沒有看到任何冥器,倒是看到了一些拜神之地的特徵,比如牆邊上的幾個香爐。
唐玉郎也看到了香爐,這時候也顧不上手疼了,跑過去就把那幾個香爐抱了起來。看樣子,沉得很。
這幾個香爐都是三腳香爐,都是銅做的,仔細看時,雖說表面上沾了很多灰塵,但是儲存的還是相當完好。爐身上沒有花紋,但是爐肚子十分飽滿,其中一個爐子是沒有把手的,沒把手的那個,爐唇上刻著精美的花紋。
唐玉郎拿著的那個爐子。裡面有不知存了多少年的香灰,已經發黑結塊。唐玉郎用小石片把香灰摳了出來,見裡面還有三個爐腳留下的空洞。
基本上,確認是古物無疑。至少民國以前,現在造的香爐,留下這種洞,那反而更加費工。再看其他幾個爐子,唯那個沒有把手的沒有留下空洞。
唐玉郎把香爐拿在手裡,左照右照,忽然又了大發現似的,嚷嚷道:“嘿嘿嘿,這有字,這有字,這寫的‘大明宣德年制’。”
這立刻引起了幾個人的興趣,便翻開了其他幾個香爐來看,那牆邊一共放著大大小小五個香爐,都是銅質的,造型有差別,不過都是帶著把手和飽滿的爐肚的銅製三角爐。不同程度的生鏽,但是幾人都是具備基本文物常識的,知道這種程度的鏽蝕,只需要很簡單的操作就可以恢復到原本的樣子。
“大明宣德……”袁帆手裡拿著那爐子,嘴裡嘟囔著。
“宣德是不是明朝末年?”唐玉郎問袁帆。
“不是,算是明朝初年。”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這個年號前後維持了10年,宣德十年的時候,宣宗駕崩,繼位的明英宗沿用了宣德十年的年號。
十年,在歷史長河之中不過短短一瞬間。明代器具甚多,佛像、瓷器較為多見,香爐也算是明代古董之中,市面上流傳較多的。不過這大名宣德年間的爐子,還真是其中比較出名的,之前在北京一場拍賣會上,一款大名宣德年間的香爐孤品,拍出了九百七十萬的價格。而那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太平盛世,古玩行業愈發火爆,往往某些在兩千年左右幾千一萬塊的東西,就可以拍出來幾十上百萬的價格。宣德爐作為有一定名氣的精品香爐,如果手中這幾個都是真的,那還真的有些價值。
袁帆用手擦乾淨了香爐上的浮沉,使之露出了本來的顏色,藉著夕陽最後的餘暉,可以看出來這個爐子的質地十分細膩,色澤上和純銅的色澤也有一些區別,更自然、更柔和。這也算是宣德爐的一個特質:宣德爐並不是用純銅打造,而是加入了金銀等貴金屬,甚至還可能燒了其他一些珠寶加進去,因為這種香爐在明代也是權貴人家用的,普通百姓家的香爐,都是那種泥巴或者普通的瓷器燒製而成的。按古董圈的分法,宣德爐分為五種色澤:栗子殼、茄子皮、棠梨、淺褐、佛經。
所謂‘佛經’,指的是香爐的顏色和佛經經書的紙質接近,越接近,則說明該香爐越好。而因為古代造紙和保管的原因,佛經的顏色多半都是泛黃——也就是說,宣德爐這種東西,顏色越淺,則意味著品相越高。
而這裡的五個香爐,可以說,顏色一個比一個淺。最深的那個,也是偏向於褐色。最淺的那個,就是爐唇上帶花紋的那個,把表面的浮灰搓掉,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黯淡的銅黃色,再仔細看,只覺這黯淡之中,卻透露著一種獨特的金屬光澤。再看這幾個爐子的造型,無耳、半環耳都有,配合凸起的爐肚,造型十分古樸大氣。而爐子下面的落款,有的是‘大明宣德’有的是‘大明宣德年制’,字型厚重、規整、嚴謹。透露著一絲嚴肅。
再看看這爐
《秘境詭寶:消失硬碟的致命秘密》 第259章 面孔(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