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5章 (第1/2頁)

十八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t>

&esp;&esp;史稱“開元盛世”。

&esp;&esp;杜甫在詩中也對這一時期的富足有著詳實的描繪:

&esp;&esp;“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esp;&esp;這一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聽得正在筆錄的李世民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

&esp;&esp;咱們國庫有這麼豐厚嗎?!

&esp;&esp;此時此刻,大唐才將這個爛攤子從前朝手裡接過來,吃的還都是隋朝剩下的舊庫存,新的發展還沒完成一個很好的良性運轉。

&esp;&esp;這……這可真是意外的驚喜。

&esp;&esp;在大唐之前,中原大地已經有四百多年沒有好好地統一過。中間分分合合,即便是僥倖建立了新王朝,也都是短命鬼,根本做不到能夠長期地統治下去。

&esp;&esp;以至於大唐在建立之初,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抄作業物件。抄漢朝吧,那又有點久遠,抄隋朝吧,隋朝作為亡國前朝,其中制度有很多不能直接拿過來用的部分,更不用說中間那些其他短命鬼了。

&esp;&esp;雖然“國祚綿延”是初唐君臣們都期望的,但是其實他們心裡也沒底——大唐真的能順利地執行下去嗎?

&esp;&esp;無論是李淵還是李世民,他們都對前朝的教訓作出諸多思考與整理,這也側面印證了他們對於國祚能否真的綿延的擔憂。

&esp;&esp;現在突然被告知,未來大唐會有這樣的盛況,對李淵和李世民來說,無異於一記強心針,讓他們對大唐未來的發展和自身的制度建設更有信心起來。

&esp;&esp;李淵已經被判了壽數,是沒什麼想法了,李世民眼神中立刻閃爍起光芒,這樣的盛世在他的任期內,是不是還能看見一些苗頭呢?

&esp;&esp;可惜,這樣的歡欣雀躍只持續了一兩秒,祁衡在講這一段的時候可一點都沒大喘氣,他立刻接著向下說起來安史之亂之後的內容,給這對君君父子希望的小火苗直接吹滅了。

&esp;&esp;【而在安史之亂後,詩人所描繪的景象就變成了“鳥雀空城在,榛蕪舊路遷。”

&esp;&esp;很現實,這些文學作品之際反應了安史之亂對社會造成的傷害。

&esp;&esp;從文學上來看,這種轉變並非是惡性的,曾經浪漫的理想主義在戰爭中顯露出了自身的不足,詩人們不得不用更為現實的眼光去審視這個國家和它的子民正在經受的紛亂。

&esp;&esp;原本的“立功兼濟天下”的思想不在適用,在這之後,一部分詩人轉為“立言垂訓萬世”,書寫無數警示名言,另一部分則是對這些國家民族大義失去了信心,寫出的詩也就“氣骨頓衰”了。】

&esp;&esp;李世民和李淵皆是將“安史之亂”這四個字默唸了一遍。

&esp;&esp;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承人的問題還沒調整好心態,怎麼又來了一個新的亂子?

&esp;&esp;這一亂……大唐國祚還能再延續下去嗎?

&esp;&esp;--------------------

&esp;&esp;李世民的心情be like:仰臥起坐過山車

&esp;&esp;

&esp;&esp;【在公元七百年前後,幾代人努力下,大唐幾乎是成為了世界經濟文化的一箇中心節點,大大小小的國家派使節前來朝見天子,中原地區成為了真正的大唐帝國。

&esp;&esp;現在的唐朝統治者是唐玄宗李隆基,他的前半生就和父輩們一樣,勵精圖治,使得國家的發展進入到一種前所未有之盛況。

&esp;&esp;但很可惜,在這樣繁華的治世面前,他缺少一種居安思危的能力。

&esp;&esp;李隆基執政時間漸長後,那個年輕時雄心勃勃的他逐漸隱身,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沉湎於聲色犬馬,聽信讒言,任用佞臣的昏君。

&esp;&esp;人還是那個人,但是裡面的芯子逐漸腐朽了。

&esp

《[綜歷史] 帝王將相在我直播間瘋狂闢謠》 第85章(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