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1/2頁)
十八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t>
&esp;&esp;雖然李淵很不滿,但是他李世民可是知道天幕之重要性的,他恨不得不顧李淵的眼光,拿了筆墨一字不漏全記下來——這天幕既然跟著自己過來了,那長孫無忌在家面對著的就是一睹空蕩蕩的院牆,指望不上一點,還得是靠自己心中仔細去記,才最靠譜。
&esp;&esp;【李淵建立唐朝之後,和每一個推翻舊王朝建立新王朝的君主一樣,需要吸取前朝的教訓,再造出一套完整的政治經濟文化體系來。只有根基打得好了,和時下的人民需求相匹配,統治才能有長久的可能。
&esp;&esp;我們來看一看他具體做了什麼。
&esp;&esp;在軍事上,他雷厲風行,加強軍備,招降和武力手段並重,對未臣服的地區逐個擊破,在十年內完成了整個大唐的統一。
&esp;&esp;在經濟上,他鼓勵農業發展,重新發行統一的貨幣,實行租庸調製,既穩定了國庫的進項,又減輕農戶的負擔。
&esp;&esp;如此一來,李淵給大唐定下了一個不出錯的大框架,這也保證了大唐可以照常執行百年。
&esp;&esp;這個大框架為李世民所繼承,他站在父輩的肩膀上,有了更開闊的視野。
&esp;&esp;有了這樣的基礎,李世民也可以安心在一個已成體系的大框架進行最佳化。
&esp;&esp;後人對於貞觀之治的瞭解,絕大部分來源於吳兢編纂的《貞觀政要》。想要去追溯為何貞觀之治會得到後世如此的推崇,也離不開對這本書的研究。
&esp;&esp;在二十世紀之前,這本論著收到了歷朝歷代的褒讚之聲,二十世紀後出現了一些批判性的見解。
&esp;&esp;對貞觀政要的批判聲音,一般認為此論著非信史,其中對貞觀年間有諸多的美化和曲筆,不具有客觀性。
&esp;&esp;這樣的考量在主播看來是合情合理的,因為看到有學者對《貞觀政要》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的考證,將其中的描寫和其參考的《舊唐書》等進行比對,發現——
&esp;&esp;這裡邊寫起來還真的大有門道,曲筆、篡改、斷章取義、驢頭接馬嘴等各種小技巧都用上。
&esp;&esp;舉個例子,有一個叫龐相壽的官員,因為貪汙受賄被罰除去官職。可這個人還有再入官場的心思,他就再次找到李世民,表達了自己的一片忠心,李世民被其感動,答應他讓他官復原職。
&esp;&esp;這時,魏徵,李世民的頭號諫臣,立刻表明了他的不滿,他認為這時這時不負責任的行為,龐相壽既然犯了罪就理應受到責罰,不應該靠打感情牌就超越法律條文。
&esp;&esp;李世民從善如流,依照魏徵的意見駁回了龐相壽的請求,至於龐相壽,他賞賜了他一些財物。
&esp;&esp;以上都是前置小故事,接下來的才是《貞觀之治》的小心思。
&esp;&esp;《貞觀之治》記載道,此人拒絕了李世民的賞賜,流淚而去。
&esp;&esp;而《資治通鑑》中的記載是:“賜帛遣之,相壽流涕而去。”
&esp;&esp;你品一下,這個意味是不是完全不同了。
&esp;&esp;按照《貞觀之治》的寫法,李世民就是在教化貪官知罪,而龐相壽拒絕了李世民的饋贈也表明他有所反思,在向著清正廉潔轉變。而按《資治通鑑》的意思可就不一樣了,這小子是一點兒沒反省,拿著賞賜其實並不滿意,想到自己沒能官復原職難過地都哭了。
&esp;&esp;說起來也沒改幾個字,但是這筆下的含義就完全變了。
&esp;&esp;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大的過錯,因為這原本就不是為了儲存歷史條目而寫就的著作。
&esp;&esp;回到這本書書寫的起因和作者身上,就可以發現,《貞觀政要》的編纂,與其說是一本歷史著作,不如說是為最高領導人寫就的一本政治著作,這更像是一本貞觀年間的政治思想指南。
&esp;&esp;作者吳兢本人也是一位敢於犯顏直諫的諫臣,在所有人都唯唯諾諾的時候,只有他敢於直諫李隆基,並且以太宗直言納諫為例勸阻李隆基。在別人要求他修改史書時,他也直言不諱這是不正直的筆法,他不能也不願。
&esp;&
《[綜歷史] 帝王將相在我直播間瘋狂闢謠》 第80章(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