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老馮頭 (第1/2頁)
岸易通易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愛書網"網站訪問地址為
老馮頭眼看著北崗地下每天背出來一大堆石頭,五隊大車小輛一個勁兒地往火車站運送,心裡很著急。也想盡早辦手續開工。
這幾天儘管人在插秧地裡,可心早已跑到城裡。每天就像貓抓心一樣,吃飯不香,睡覺不熟,站起來揪心,躺下煩心。這已經成為老馮頭的一塊心病。什麼時候辦不好,什麼時候就不能舒服。
很快插秧結束了,還是沒有眉目。這倒不是村裡不給他開具證明,而是縣社實在擠不下訂單了。縣社領導也表示抱歉,可是那是沒有辦法的事。
不過,縣社也給老馮頭留下了一絲絲希望,那就是等什麼時候上丘村、北丘村的石英石資源跟不上了,或者下一年度與達州、胡州談判合作時爭取了大訂單之後,也可以為他幫忙辦理開工事宜。
老馮頭幹事認真,不過做事不太講規矩,大原則性錯誤他也敢犯,唯利是圖。從上級實在爭取不下來了,他就按照縣社的思路,尋找捷徑。
開始的時候,老馮頭想從老朱這裡開刀,想分老朱三四個股份,等來年有了石英石指標再補償老朱,這樣的話,老馮頭這裡不會耽誤大事,年底可能分紅少一些,但面子上可以過得去,肯定不會被社員們嚼舌頭,罵爹孃。
可是後來一想感覺還是不妥。自己堂堂男子漢,頂天立地,因為這點事點頭哈腰的求人,又感到面子上有損他的剛強形象。
後來他又往深處裡想了想,求老朱和求外村效果不是一樣嗎?說不定人家那裡指標多搞不過來,或許能多給一些股份呢?
這樣想著他的腦袋一下子順流多了,覺得自己一下子高大起來,於是站起身,點上一袋旱菸,在院子裡像是謀劃一場大的戰役一樣,度來度去,深沉而肅穆地思考著問題。眼睛深邃地看著中間隔著趙家溝還有一條河的北崗荒漠——似乎這裡滿地都是白花花的金子。心裡想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鬆。
他想,如果能和外村的達成協議,說不定要比老朱來錢更快。因為搞得好的話,自己還不用購買騾馬和車輛,縣社全部兜底兒啊,不用牲口,不用車輛,只派出幾個身強力壯的男勞力就行了。
到時候,讓你老朱哭去吧。想到這裡覺得好像哪裡有點不對勁兒。可是,一時糊塗,他竟想不起來了,隔了幾秒他才發現,自己原來想的是和老朱在生意上開始爭風吃醋。這才找回剛才的感覺來。
他心裡暗暗責備自己不是東西,老朱待自己不薄,怎麼能有這樣的想法呢?對了,萬一真是自己的想法能實現,那和老朱也不構成威脅,而是比翼雙飛,是你好我更好,我好你更好的同志式、朋友式關係,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斷炊。
老馮頭三個子女,別看比老朱大不了幾歲,他的大閨女出嫁到本村已經領了一個外甥和一個外甥女;二閨女跟老馮頭弟弟,也就是二閨女的叔叔在太行山深山接近山西的方向學習中醫。剩下的兒子馮小軍和朱友康他們一起上了小學,現在又在上初中。
老馮頭決定了的事是不會拖沓的,說幹就幹上了。
第一趟跑了上丘村。
上丘村和南丘村都是一千多人口的大村,三面環山,分六個生產隊。但是,有兩個最大的不同:上丘村沒有東臺西臺,是集中連片居住的,居住情況相對集中;南丘村村北是一條長河溝,村民居住在河溝南岸,東西居住相對分散,中間還夾著一個趙家溝。上丘村也有一條長河,不過這條河溝和上丘村不同,它正好在村南,全部社員都居住在河溝北岸。
老馮頭一進村就急忙打問炸石英石的是哪個生產隊。一位上了年紀老農耳朵不好使,第一次問話沒有聽見,老馮頭耐著性子問了第二次。話音未落,就見一輛馬車遠遠從村南山坡上往自己的方向走來,隨著馬車的臨近,聽到了清晰的馬鈴鐺“叮叮噹噹”的響聲。
老者還是沒有聽見他在說什麼,他不再指望這位老者,就騎著腳踏車向前面迎去。很快馬車就到了跟前,他早已把腳踏車放在路邊一旁,徒步向馬車走去。
趕車的是一位上了歲數的人,看上去五十多歲。他向老馮頭介紹說:“這裡三個隊裡都挖石頭,我們車隊六套馬車”他指著來的方向說:“你看後面的馬上跟上來了”
老馮頭看著到手的錢是人家的,心裡一個勁兒地癢癢。他搓著手心,問道:“你知道隊長家嗎?”車伕把三個隊長家的大致方向說了一下,老馮頭和他握手之後,一溜煙進了上丘村。
一家串一家,老馮頭連續走了三家,都吃了閉門羹。人家都忙去
《蓬州還魂》 第二十三章 老馮頭(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