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一戰雪前恥 (第1/4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帶了四千斥候騎軍和一千火槍軍,走走練練,向宋夏邊境進發。
說到西夏,不由我李大將軍惱怒。為什麼惱怒?
宋仁宗景佑五年,宋朝的藩屬党項族人李元昊部落脫離了北宋王朝,自立為帝,建立西夏國。自此,北宋與西夏之間戰爭就從未平息,弄得宋夏邊境民不聊生。北宋初期,應對遼國的入侵,所以剛開始一直在邊境防禦,雖和西夏偶有戰爭,但北宋一直處於戰略防禦階段。當北宋和遼國處於相對和平時期的時候,北宋開始騰出手來應對西夏的咄咄逼人,採取了修築邊境堡寨,堡寨步步推進,逐漸蠶食西夏,這樣以守為攻,長期消耗的戰略讓西夏痛苦不堪。到宋哲宗年間,北宋一舉摧毀了西夏的軍事力量,讓西夏再無再戰之力。照這樣計算,北宋消滅西夏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金遼兩國偏偏不給你這個機會。所以,西夏久拖不決,成了大宋朝廷的心腹之患。
宋夏邊境的軍事堡寨最早出現在宋太祖建隆三年。宋朝邊境就修築了堡寨,剛開始是宋朝為了開發秦隴地區的木材,修築這些堡壘防止這裡的藩人搶奪木材,作為防守的軍營。北宋任姚內斌為慶州刺史,姚內斌十分有謀略,打仗勇猛,打得藩人不敢襲擊宋朝伐木作業,姚內斌也被藩人稱為“姚大蟲”。而姚內斌在乾德二年死後,到開寶七年十年間,慶州就不斷遭到了藩部的襲擾,這時候宋朝修築的堡寨的軍事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它們成了防禦藩人襲擾的軍事堡寨。
到宋真宗時代,“如中法”施行,開發秦隴地區的木材也逐漸的停止,但是堡寨卻保留了下來。邊境堡寨成了經略邊疆的軍事要塞。此時,這些邊境堡寨主要是為了防止西北五路的邊境藩部。西夏建國以後,對於西夏的的防禦功能也逐漸體現出來,因為西夏以騎兵為主,而北宋以步兵為主,這些邊境堡寨可以很好地防禦騎兵的進攻。在西夏與宋朝的靈州之戰中,邊境堡寨將靈州與西北五路連線起來,成了防禦西夏最好的方式,軍事堡寨承擔起了北宋戰略防禦西夏的前沿陣地,北宋邊境堡寨正式走上了歷史舞臺。
宋仁宗時期,宋夏之間爆發了三大戰役:延州之戰、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之戰,三戰皆以北宋的失敗而告終。負有延州之戰戰敗責任的夏竦給宋仁宗上了一道奏摺——謹上十策:一、教習強弩以為奇兵;二、羈縻屬羌以為藩籬;三、詔唃廝囉父子併力破賊;四、度地形險易遠近、寨柵多少、軍士勇怯,而增減屯兵;五、詔諸路互相應援;六、募土人為兵,號神虎保捷,州各一二千人,以代東兵;七、增置弓手、壯丁、獵戶,以備城守;八、並邊小寨,毋積芻糧,賊攻急則棄小寨,入保大寨,以全兵力;九、關中民坐累若過誤者,許入粟贖罪,銅一斤為粟五,以贍邊計;十、損並邊冗兵冗、官及減騎軍,以紓饋運。夏竦提到了堡寨的傳統功能為防禦,夏竦還提出瞭如何更好地利用堡寨,一旦發生戰爭應該摒棄小寨,守衛大寨,小寨不安全容易被西夏騎兵所攻破,而大寨既可以屯兵又可以屯糧。此時的北宋朝廷開始已經找到了對付西夏的手段——修築堡寨。堡寨可以遲滯西夏騎兵,也可以存放軍糧,還可以保護邊境的大宋子民。這樣的御夏神器何樂而不用?
同時,時任涇源路安撫使的王堯臣認為定川寨之戰,戰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有效地利用現有的堡寨防禦,貿然出擊導致失敗。宰輔陳執中提出了增加堡寨的數量,數量不夠則不能發揮足夠的防禦功能。對於大規模的堡寨增加兵力防守,如果西夏騎兵大規模的入侵,則退入堡寨儲存實力,小規模襲擾則以堡寨為據點出兵驅逐,陳執中還建議要修建規模更大的堡寨。北宋開始長期在宋夏邊境實行堡寨進築的戰略,對於邊境的藩部則以堡寨為據點招撫,宋夏邊境堡寨的軍事功能在這一時期趨於定型。
宋神宗熙寧時期,王安石變法讓國力大大增強了。同時,西北的開邊政策也成了國策,西夏政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政治逐漸成熟,西夏的統治者漢化趨勢明顯。党項族的尚武精神開始衰弱,軍隊戰鬥力和李元昊時期相比就差遠了,大規模進攻北宋的戰鬥很少出現。宋神宗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皇帝,他希望完成祖先未竟的事業,收復燕雲十六州和興靈之地,所以北宋和西夏的戰爭不可避免一觸即發。王安石變法以後,德順軍在隴山區域開墾完了該地區的所有田地,北宋在以邊境堡寨為依託的開邊屯田發展迅速。自王韶主持熙河開邊以來,依託邊境堡寨開墾屯田,引進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引渭水灌溉農田。北宋的疆域持續向西擴充套件,新的堡寨不斷在修築。王韶還利用藩人善於養馬,在邊境堡寨養馬,
《梁山不老》 第127章 一戰雪前恥(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