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魂歸蓼兒窪 (第1/2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楚州南門外蓼兒窪,果然風景異常。其山四面都是水港,中有高山一座。其山秀麗,松柏森然,甚有風水,和梁山泊無異。雖然是個小去處,其內山峰環繞,虎踞龍盤,曲折峰巒,坡階臺砌,四圍港汊,前後湖蕩,儼然似水泊梁山一般。宋江看了,心中甚喜,常說:“我若死於此處,堪為陰宅。”但若身閒,常去遊玩,樂情消遣。不想果應其言。
宋江當夜毒酒發作,臨終囑付手下親隨:“可依我言,將我埋在南門外蓼兒窪,我死之後一定報答你們,希望一定做到。”說罷離世。70名梁山頭領在黃泉路上等著他,他也不孤獨。
宋江生前從人故吏官吏聽從其言,不負遺囑,當與親隨從人,本州吏胥老幼,扶宋公明靈柩,葬其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高原深處。有好事者寫了一首詩相送:“始為放火圖財賊,終作投降受命人。千古英雄兩坯土,暮雲衰草倍傷神。”
這首詩和“六尺巷”的故事有些神似。據史料記載:清代康熙年間,名相張廷玉之父張英,時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安徽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後來吳家要建新房,想佔這條巷子,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下。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觀家書一封只緣牆事聊有所寄》:“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是千里寄信而來只是因為牆,讓他三尺又有什麼關係呢?萬里長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當年的秦始皇了。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於是,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從此“六尺巷”聞名於世。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和“千古英雄兩坯土,暮雲衰草倍傷神。”宋江與秦始皇有沒有可比之處,鐵牛不敢妄言。但兩首詩卻真的有相通之處。
其實,人活一世,草木一生。誰也別把自己太當回事。普天之下大不過帝王,行走江湖勇不過豪傑,但到頭來,都只留下殘壁半堵、黃土兩坯。不由人不感慨萬千。
我提前來到蓼兒窪宋江自己選擇的墓地。只為等人。
墓地上送葬的匠人、官吏、親眷一個個離開了。一霎時,變得清靜起來。我在想招安以來的一景一幕。宋大哥已作古,年齡永遠停留在39歲。按照施先生的安排,接下來會是吳軍師和花榮哥哥。
但是,我穿越來了。宋江哥哥的死,我無能為力。而別的人,我想試一試。或許,我的出現,就是個轉折。
畢竟,梁山好漢所剩無多,這都是些身懷絕技、頂天立地之人。鐵牛一生只知道蠻幹,領導指到哪,我就打到哪。為兄弟兩肋插刀,心底無私,我覺得這就是義氣。至於殉葬......鐵牛不敢苟同。我覺得其實就是名頭上的義氣了,大可不必。
因此, 我今天來,一為了送別宋大哥最後一程,二為了勸阻吳、花二位哥哥,別為了一個虛名做傻事。
當宋江選擇招安的那一刻,我們的命運就註定沒有好結果。雖然徵方臘,活著的人能夠有一官半職,死去的人也享受到一些榮譽,但是,這還是讓奸臣們坐不住。他們覺得一幫土匪死不足惜,還加官封爵了,讓他們情何以堪。於是想盡一切辦法毒害盧俊義和宋江。後面,也許還會有其他人。比如吳用、花榮?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想知道這個答案,先來了解宋江與花榮的關係,這兩個人的關係很特殊,論年齡,他們相差很大,但是花榮十分崇拜宋江,用迷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當宋江逃難跑到花榮這裡,因為宋江得罪劉高,花榮義不容辭選擇跟著宋江。這就讓人感到不解了。當時的花榮是國家幹部,也有家室,能夠做出這種選擇,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他太崇拜宋江了。當聽說宋江死了,他作為一個小迷弟,要選擇自殺,很多人也不理解。就連同樣準備自殺的吳用也不理解:畢竟他有家室,還有幼子要養。可是花榮義不容辭得要選擇自殺,可見士為知己者死,一點也不假。
再來看宋江與吳用的關係。自從宋江上山之後,吳用就開始拋棄了從小一起長大的晁蓋,站宋江的隊。在吳用的眼裡,論知名度晁蓋不如宋江,論手段更是不如,可能只有力氣比宋江大。正是這樣,吳用覺得,要完成自己的理想,只有把寶押在宋江身上。當晁蓋征戰曾頭市時,他都沒有跟隨出謀劃策。他或許覺得,只有宋江才是自己心中的明主。我還猜想,晁蓋隕落曾頭市,吳用是否也“功不可沒”?
《梁山不老》 第26章 魂歸蓼兒窪(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