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0章 班師受封賞 (第1/2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班師回京時,宋江叫裴宣再次登記梁山隊伍在京數目時,共計有大小正偏將佐由戰後的36員降到了27員。其中正將12員:宋江、盧俊義、吳用、關勝、呼延灼、花榮、柴進、李應、朱仝、戴宗、阮小七以及我李逵;偏將15員:朱武、黃信、孫立、樊瑞、凌振、裴宣、蔣敬、杜興、宋清、鄒潤、蔡慶、楊林、穆春、孫新、顧大嫂。

朝廷對我們戰後梁山倖存下來的弟兄,又是怎麼封賞的呢?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大管家;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大管家。其餘正將十員,各授武節將軍,諸州統制;偏將十五員,各授武奕郎,諸路都統領。管軍管民,省院聽調。女將一員顧大嫂,封授東源縣君。

其中正將十員具體封賞為: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大管家;呼延灼授御營兵馬指揮使;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柴進授橫海軍滄州都統制;李應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朱仝授保定府都統制;戴宗授兗州府都統制;我李逵授鎮江潤州都統制;阮小七授蓋天軍都統制。

受封之後,神行太保戴宗據說“夜夢崔府君勾喚,因此發了這片善心”自願辭官去泰安州岳廟裡出家,數月後大笑而終。

阮小七授蓋天軍都統制後未及數月,被大將王稟、趙譚上告“曾穿著方臘的赭黃袍、龍衣玉帶戲耍,終久懷心造意。”朝廷降旨追奪阮小七官職,復為庶民。阮小七帶了老母回還梁山泊石碣村,依舊打魚為生,奉養老母,以終天年,後壽至六十而亡。

小旋風柴進在京師,見戴宗納還官誥求閒去了,又見朝廷因阮小七戴了方臘的平天冠、龍衣玉帶,意在學他造反,罰為庶民。也稱風疾病患,辭官回滄州橫海郡為民,後無疾而終。

李應授中山府都統制,赴任半年,聞知柴進求閒去了,也推稱風癱,辭官回故鄉獨龍岡村中,後與杜興一處作富豪,俱得善終。

關勝在北京大名府大管家兵馬,甚得軍心,眾皆欽伏。但有一日操練軍馬回來,因大醉落馬,得病身亡。

呼延灼授御營指揮使,每日隨駕操備,後來領大軍與金國四太子金兀朮交戰時陣亡。

朱仝在保定府管軍有功,後隨劉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軍節度使。

再說在京偏將15員中,宋清、杜興、李應、穆春、鄒潤、蔡慶、蔣敬都自願回原籍為民;朱武自來投授樊瑞道法,兩個做了全真先生,雲遊江湖,去投公孫勝出家,以終天年。其他偏將各自赴任。

如何看待梁山英雄?不是一紙文書就能評價得清楚的。在百姓和朝廷眼中,梁山好漢們都做了什麼?鐵牛列舉聽到的一些言論“”

首先是百姓的口碑:

1.老丈道:“老漢聽得說,宋江這夥端的仁義,只是救貧濟老,那裡似我這裡草賊。若得他來這裡,百姓都快活,不吃這夥濫汙官吏薅惱。”

2.劉二、劉三管待解珍、解寶。飲酒之間,動問道:“俺們久聞你梁山泊宋公明,替天行道,不損良民,直傳間到俺遼國。”

3.那些人道:“可是那殺韃子,擒田虎,不騷擾地方的宋先鋒麼?”解寶道:“正是。”那些村農跪拜道:“可知道將軍等不來抓雞縛狗。前年也有官兵到此剿捕賊人。那些軍士與強盜一般擄掠。因此我等避到這個所在來。今日得將軍到此,使我們再見天日。”

4.“城中都是宋朝良民,必不肯甘心助賊。宋先鋒是朝廷良將,殺韃子,擒田虎,到處莫敢攖其鋒。手下將佐一百單八人,情同股肱。轅門前絣扒的三人,義不屈膝。宋先鋒等英雄忠義可知。今日賊人若害了這三人,城中兵微將寡,早晚打破城池,玉石俱焚。城中軍民,要保全性命的,都跟我去殺賊!”

5.且說宋公明自從到楚州為安撫,兼管總領兵馬。到任之後,惜軍愛民,百姓敬之如父母,軍校仰之若神明,訟庭肅然,六事俱備,人心既服,軍民欽敬。

6.彼處人民,重建大殿,添設兩廊,奏請賜額。妝塑神像三十六員於正殿,兩廊仍塑七十二將,侍從人眾。楚人行此誠心,遠近祈禱,無有不應。護國保民,守萬萬年香火。年年享祭,歲歲朝參。萬民頂禮保安寧,士庶恭祈而賜福。至今古蹟尚存。

7.凡經過地方,軍士秋毫無犯。百姓扶老攜幼,來看王師。見宋江等眾將英雄,人人稱獎,個個欽服。

8.宋江與吳用計議,整點兵馬,辭別州官,離了威勝,同陳瓘等眾往南進發。所過地方,秋毫無犯。百姓香花

《梁山不老》 第20章 班師受封賞(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