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十二章 大明報社 (第1/2頁)

四夕火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別看現在是永樂四年了,但是因為靖難的事,天下流言蜚語一直沒斷過。

甚至朱棣為什麼急著遷都北平,不光是抵禦外敵,為後世考慮,其中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為應天府百姓並不愛戴朱棣,當年老臣對他毫無好感。

官員,文人,老百姓,都認為朱棣是一個篡位陰謀家。

不說多了,他岳父徐家,除了一個徐增壽,其餘的人都對朱棣無好感,特別是徐輝祖在朱棣靖難時候多次幫建文帝阻擊朱棣,後來朱棣靖難成功,要不是徐妙雲,可能徐輝祖就不是被軟禁那麼簡單了。

所以說,如果他能用這筆錢,來幫朱棣把天下流言蜚語打下去一半,在找個漂亮的理由,後面就算是朱棣也不好追責吧。

“娘,把那五萬兩黃金交給我,我來處理”

姬陽思考許久,忽然看去韋氏,很鄭重地說道。

“不行,不行”韋氏搖頭,道“這件事,你還是別攪和了,等你父王回來,交給他去弄”

姬陽知道韋氏一下說不通,但是也沒想到拒絕的這麼幹淨利落。

“娘,你覺得父王能處理好嗎?說句冒犯的話,你覺得父王那腦子能把這事處理好嗎?娘我不是給你分析來的,這事一旦落在皇爺爺手中,漢王府是吃不了兜著走”

“特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別忘記了,父王一直惦記太子之位,這事可不是秘密,一旦被太子府得知,就說大伯仁厚無意想弄父王,但是大伯手下的官員可不會這麼想,畢竟他們是綁在大伯這顆大樹上面,是絕不可能讓大伯這顆樹倒下得,除了這,後面還有一個三叔虎視眈眈,三叔一直想父王和大伯來個同歸於盡,他坐收漁利”

韋氏聞聲,思考許久“壑兒,我知道你有主見,頭腦靈活,這段時間你的變化,為娘也看在眼裡,但這可不是一筆小錢,要是出了差池,麻煩也不小”

韋氏說道,不過很快峰迴路轉,“為娘知道,你是為了漢王府為了這個家,所以你爹那裡我儘量去說,不過這錢我不能全部給你,最多先讓你拿二十萬兩走”

姬陽想了想,二十萬兩就二十萬兩,先開始了再說。

很快韋氏去拿來了一沓銀票,整整二十萬兩,姬陽拿過後,再找韋氏要了五個人,皆為漢王府客卿。

這些人基本都是當年學子,沒高中卻有名氣,在各種條件下來到漢王府當起了客卿,所以武文弄墨皆不在話下,也正是他所需要。

恰逢這兩天,姬陽有時間,他很快有了眉目,知道該如何解決這流言蜚語了。

正所謂,皇帝誰來當,對天下百姓士紳而言都無所謂,誰能給他們帶來更好生活,天下人就擁戴誰。

而朱棣篡位,在天下老百姓眼中,也無非一個茶餘飯後的趣事罷了,和百姓家中幾個兒子爭奪家產一樣,然後錯就錯在這個時代老百姓容易被蠱惑,也就是跟風,被有心之人,擁護建文帝的文人一帶,謠言一傳,自然而然就是各地議論紛紛。

然而百姓議論,當地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烏紗帽,只能用武力鎮壓下去,這一下更好了,本來百姓也就跟風評價評價,可結果殃及了自己,這一下官府一動,謠言雖能止一時,但也人心惶惶,隨後再傳入各地,自然是流言蜚語不斷,民怨四起。

然後再有人把各種天災人禍怪罪上去,這不就讓各種聲討之音不斷,然而官府在鎮壓,就成為了一個死迴圈。

所以後面,白蓮教藉著這個事,多次作亂,雖然都被鎮壓了,可朝廷對此也是苦不堪言。

直到朱棣死後,仁宣之治到來,這些聲音才慢慢沒了,才消失。

所以要想除去這流言蜚語,只能同樣自造輿論,拿各種神蹟來抵擋,雖然不能徹底抹平,可是絕對能將這事給打壓下去。

至於輿論,姬陽能想到的也就報社了,所以他得先弄個大明報社出來。

而明朝造紙技術成熟,除了一些特有紙張如白棉紙比較貴外,其餘紙張都是竹紙可說十分廉價,印刷技術更不用多說,在原來活字印刷上有所提升,甚至最早的彩色印刷都是明朝出現的,不過時間有點晚,是明末才出現的彩色印刷。

有錢有人,姬陽坐下來,把五人分別認識了一下,然後給他們講起了,接下來要做得事。

“世子殿下,何為報社”江恆,雲南人士,因永樂二年進京趕考不中,後拿著雲南知府投名狀找到漢王,便留在漢王府處理各種大大小小得事。

“報社,可理解為一個,四處採集各種訊息,然後編輯成文章,出版發向天下得一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稱造反大帝》 第二十二章 大明報社(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