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第1/2頁)
三分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后就是因為這才更覺得得意。皇上為太后的想法都懶得辯解了,只能道:“那母后說說喬家是什麼家族。”如果追回來就要打消太后的想法,免得她胡亂下旨意,要是沒有追回······那更要和太后說說,不然出了什麼問題,他能頭疼死。現在他都顧不得皇后的狀態了。不等太后回答,皇上冷著臉道:“喬家歷史可追溯到大夏,歷經一千三百餘年。”在他們齊家不知道在哪種地的時候人家已經幾百年屹立不倒了。太后還是一片懵懂,這聽說了,她還特地感概喬家真是持家有道。皇上:“喬家歷經五朝,共出了十餘位大儒,j□j位丞相,五六位大將軍。”而且這些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太后僵住了。皇上嘆了一口氣:“前朝武帝曾為太子求娶喬家嫡長女。”太后乾巴巴的道:“然後呢。”她現在已經知道自己絕對做了一件大事,她一生沒長過什麼見識,她只是聽說喬家顯赫到丞相也不得不避其鋒芒,她覺得她封喬家姑娘為貴妃已經給了喬家天大的面子。“喬丞相當朝道,喬家祖訓:喬家女,不入宮門,不為妾,不為繼室。”這句話是搖搖欲墜的皇后說的,皇上許以太子正妃之位尚且被回絕,更何況是貴妃。貴妃說的好聽,但也是妾。有了這麼一個家世何止是顯赫的人入宮,她這個皇后還真是如做針氈。太后閉上嘴不說話了,老太太不安的挪了下座位。朝代更迭,不知道多少曾經顯赫的世家消失在亂世裡,或者被皇帝打到塵埃裡,只有青蓮喬家安安穩穩傳承到了現在。幾乎每百年都會出現一個驚採絕豔的人物,雖然喬家幾乎從不出蜀地,但是名聲卻不是一般的顯赫,不知道多少讀書人把喬家的某一位先祖當做偶像。太后這道懿旨·····皇上不好說自己母親的不是,也能說這實在是一步臭的不能再臭的臭棋,人家哥哥還在南疆為國家出生入死,這邊自己就不顧人家祖訓強行把人家妹妹帶進宮,小皇帝只覺的一片頭昏腦漲。皇上本來還有好多話要說,嘴巴張合,最後也只是憋出一句:“母后,誰告訴你太后能直接封貴妃?”這才是最重要的,貴妃是正一品,只要皇上才能下旨,他欽賜金印金冊才算作數,就算太后懿旨也要和他這個皇上商量商量。說到底皇上到現在最覺得懊惱生氣的不是喬家姑娘的事情,而是太后這個老太太明明什麼都不懂還偏偏什麼都要插一腳。太后竟然還反問:“難道不行?”說著還去徵求這皇后的意見。皇后只覺的萬分苦逼,面對著太后期待的目光還有皇上刺死人的視線艱難萬分的點了點頭,她本來是例行問安,誰知道剛來就知道太后剛剛下了一道“驚天動地”的旨意,作為兒媳,她自然不能指責婆婆,她只能白著一張臉跟太后說話。太后:“可哀家已經下了。”眨著眼睛看著皇上,懿旨是不能收回的吧?皇上更頭疼了。太后也覺得她很無辜,從來沒有人告訴她太后不能下旨封了貴妃,在她看來太后就是後宮最大的官了,她做什麼都不是應該的嗎?太后本來就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家姑娘,姿色也是平平,當年意外的承寵,之後就算生了五皇子,也就是現在的皇帝,也沒能獲得多少寵愛,一直就住在一個偏僻的小宮殿裡,也是她好命,當年皇子死的差不多了才有了當今的皇上上位,才能安安穩穩的當成太后。以她的見識覺得她兒子是皇帝她做什麼都是可以的,沒想到現在辦了一件錯事。當然,太后辦了錯事,她自己也知道解決不了,只好眼巴巴的看著皇上,皇上憋了半天,最後還是無可奈何的跟太后告退了。晚上的時候,皇上收到了喬夫人的摺子。☆、喬夫人當年也是名動一時的才女,一手簪花小楷寫的極為漂亮,讓人看著就覺得賞心悅目,摺子是以喬將軍的名義寫的“舍妹才貌疏疏,承蒙太后厚愛,封一品貴妃,然,妹自幼體弱多病,今又纏綿病榻,父又在蜀地祖宅,此等大事又不得不稟明家父,望皇上體諒,延入宮之期”,當然這是翻譯過來的,原文寫的情真意切,小皇帝覺得自己不準實在枉為仁君。而且人家說的合情合理,選秀人家也未參加,太后神來一筆把人家弄到了後宮,人家也未抗旨不尊,只是委婉的說是晚入宮一兩個月,小皇帝覺得這樣的恩典還是可以給的,更何況,貴妃畢竟是僅次於皇后的存在,不可能隨隨便便的就抬進宮來,封妃大典還是要禮部和內務府準備的,想著用硃筆披上了一個鮮紅的“準”字。在得知懿旨已經到了喬家的時候皇上就已經冷靜的想了想對策,現在看到喬夫人的摺子正好好幾道旨意頒佈了下去。本來秀女就是這幾日入宮的,但是因為這個突如其來的事情,一切事情都要暫時擱置下來了,小皇帝看著奏摺上某一行字“妹嬌生慣養,望帝憐惜。”以及隨奏摺附上的圖紙,小皇帝保養良好的手指輕輕敲了敲實木的桌案,微蹙了下眉,最後
《後宮生存守則+番外》 第2頁(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