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譜系,我們不一樣 (第1/3頁)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78章
譜系,我們不一樣
三月
劉秀下令調冀州牧竇融為大司馬,幽州牧朱浮為太僕領尚書事,益州牧吳漢為大將軍。
如此調任後,天下再無一個州牧了。
四月
劉秀下令改州牧為刺史,任命太中大夫、尚書僕射白黎為冀州刺史···
六月
朝廷下詔:命各州郡縣鄉,檢查核實開墾田畝以及戶口真實數目,如有瞞報嚴懲不貸。
又下達了以司空府為主導,各二千石府衙部門配合,每三年一次的各個府衙的二千石長吏的考核,改為一年一次,其中核查田畝人口的政績佔絕大比重。
白黎帶著隨從和侍衛,輕車簡騎一行十餘人向著河北而去,他準備將自己的目標著重放在太行山以西,因此決定在信都設立自己的臨時治所。
但是他並沒有直接前往信都,而是先前往白國,面見當今白王,也就是他的二伯白室,想要得到家中的支援,而他也十分確信自己能夠得到家族的支援,因為抑制豪強的政策與家族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雖然白黎已經算是白氏的三代子了,按照白氏的規定,在他這一代後,自己的兒子就要淪為公族,意為要脫離白氏,單列一族譜。
因為按照白氏的劃分,神印三代而失,榮耀三代而逝,自己是白麟的二子,白麟是白宣的二子,白宣是白貫的嫡子。
以家主為中心,自己剛好處於白貫的第三代,若是白宣成為家主的話,那自己兒子們就可以再延長一代。
但是還沒等白宣繼承家主位,就逝於雒陽,世子畢竟不同於家主,因此就算如今白王憐惜白宣一脈,願意主動將白宣的嫡子白麒立為世子,但是自己的兒子也沒理由劃為三代之內。
而自己這一脈,繼承的是父親白麟的文成侯的爵位,而自己祖父白宣也有人祭祀,也就是被皇帝封在了雒陽周邊的宣國公,目的就是為了奉祀白宣。
由於白宣是在綠林軍攻打雒陽的時候突然病逝的,這使得綠林軍幾乎沒有費力氣,一日不到就拿下了雒陽這個堅城。
再加上白宣在關中和關東百姓中的名聲,顧忌在當時對於綠林軍來說還是龐然大物的白國,因此劉玄以漢室的名義,拋棄了王莽對於白宣的敕封,而是重新追封白宣為宣國公。
劉秀登基後,沿用了玄漢的封賞,在雒陽東郊五里之外設定了宣國公廟,因為白宣嫡子白麒繼承的是白國的王位,而白宣的次子白麟繼承的是文成侯的列侯爵位。
所以宣國公的祭祀就由白宣的三子白麣奉祀,雖然是國公之位,但是食邑是真的少的可憐,劉秀只是將宣國公廟周圍的百戶人家作為宣國公的食邑。
但是由於白宣在關中和東郡的為民做主的政策和行為,使得許多來雒陽的關中、東郡百姓只要路過,都會來上一炷香,因此宣國公廟的香火還是比較繁盛的。
再加上白麣繼位後,除了家中基礎的用度外,又將所得食邑和香火錢大半拿出來開設私塾,救濟周圍赤民,修橋鋪路,使得宣國公廟周圍的人,對於宣國公愈加尊敬。
而白麣之所以這麼輕車熟路,是因為白國對此早有方法和經驗,就是用這一套辦法,使得邯鄲西北十多里的毅世子廟,不憑藉白國的資助,在當地香火燃燒了數百年。
朝歌,城北白府,白王府邸
“外臣白黎參見白王,白王千年。”白黎對於白室恭敬的行禮道。
白室撫著白鬍子,臉上的面板因為年紀大了皺成了一團,笑眯眯的看著白黎規矩的行禮,對著一旁的白麒說道:“這小子和你父親,以及二兄是一模一樣,行止不逾矩。”
白麒今年也五十有三了,在外面也是可以當曾祖父的了,但是今年他最小的一個兒子才十歲,嫡子才結婚不過一年。這是因為白氏一向遵從著從商周時期傳下來的更合理的晚婚婚俗。
從漢初開始,為了儘快增加全國人口,朝廷規定女子年滿十五就可以成親了,就要算一個人口,需要繳納人頭稅。
而年滿三十歲還沒有結婚的,就要繳納五倍的賦稅。
因此從漢初開始,女子一般十五六歲就被家中嫁出去,為的就是少交賦稅,所以全國大多數新娘都是十五六歲。
那些二十多歲甚至三十多歲都沒有出嫁的都是一些大族女子或豪商女子,家中承擔得起超出的人頭稅。
而白氏,大多數白氏子都是二十多歲才娶妻生子,娶的夫人也多是二十多歲的女子,這也是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 第278章 譜系,我們不一樣(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