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26章 大明鹽課變革(一) (第1/2頁)

後山散人V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雲南的四個鹽課司現在產鹽量如何?”朱由校實在不太懂老朱同志為何要在雲南設定四個鹽課司,井鹽雖好,但產量與前景實在有限。

“回陛下,年產井鹽大概在一萬引,兩淮產鹽最多,大概在六十萬引左右,每引折鹽三百斤!”李長庚回道。

才兩淮的六十分之一,卻設立了四個鹽課司,朱由校本能地認為十分浪費人力,但想到雲南可是在西南山區,現在的運輸極其不便,還需要這些井鹽來滿足周邊百姓的用鹽需求,最終只能忍了下來。

沉思片刻後,朱由校開口道:“河東督察分局負責監管雲南、四川與陝西的鹽課司,在成都另設一個臨時駐地,而兩浙督察分局負責福建與廣東的鹽課司。

在長蘆與山東鹽運司試行半年後,再向其它地方推行,巡鹽御史同步進行裁撤!”

“是,陛下,臣等遵旨!”三人一同躬身回道,心裡怎麼想的就不得而知了,不過肯定是少了一大筆孝敬就是了,但即將到來的鹽政新法,或許會有更合適的機會。

“李閣老,袁世振的十綱法是不是兩淮只選了十個大鹽商?”朱由校好奇地問道,他對於十綱法並不是很瞭解,而且還是李長庚提了一嘴。

李長庚連忙回道:“回陛下,並非如此,是將商人所領鹽引編成綱冊,分為十綱,每年以一綱行積引,九綱行新引,一綱二十萬引,每引折鹽三百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三兩,公使(運輸)銀三兩。

以‘聖德超千古,皇風廓九圍’命名,未入綱者,無權經營鹽業。

也就是綱冊許各商永遠據為“窩本”,每年按照冊上舊數派行新引,無名的不得加入。”

“大明一年產鹽多少?”朱由校繼續問道。

“回陛下,兩淮佔了全大明產鹽量的三成,兩淮六十萬引的情況下,大明有兩百萬引,也就是十綱!”李長庚回答完後,心裡立馬感覺情況有點不妙。

果然,只聽朱由校低聲自言自語道:“兩百萬引,也就是六億斤,每引收稅六兩六錢四厘,鹽課該有一千三百二十萬兩,為何每年的課稅不到一百五十萬兩,也就是實際收的稅是七錢五分一引,即二點五文一斤。

關鍵前面還有一石糧食一引鹽的購入價,除掉糧食的成本,一引鹽的實際稅收不足兩錢五分,也就是一斤鹽實際收稅只有零點八文錢”

等模糊聽到朱由校嘴裡不斷念到數字的時候,李長庚這才想起眼前的皇帝可是格外擅長算術的,頓時嚇得他冷汗直流,雙腳不由得開始顫抖起來。

朱由校唸叨完後,並沒有急於發作,而是語氣平淡地問道:“李閣老,現在京城食鹽多少錢一斤?鹽運司從灶戶手上買來的食鹽多少錢一斤?”

“回陛下,均價在三十文左右,鹽運司從灶戶手上買的時候是一引鹽換一石糧食!”李長庚小心地回道。

零售三十文每斤,從灶戶手上買來大概五錢銀子一百斤,也就是一點七文一斤,差價是二十八點三文。

按道理商人交完稅後的價格是二十二文,有八文錢的毛利,但現在商人實際購入價變成了二點五文,毛利變成了二十七點五文。

十一倍的利潤,量大而且穩定的暴利啊,怪不得鹽商們一個個那麼超級有錢。

但是,這只是京城的價格,京城可是靠近長蘆鹽場的,所以價格能賣那麼便宜,但是偏遠的內陸地區呢?

一斤鹽恐怕早就超過了一百文,利潤更是高達三十九倍。

這還只是明面上的官方十綱鹽,也就是兩百萬引,即六億斤,很可能是按照六千萬在籍人口進行的統計,每人每年吃鹽十斤,按道理勉強夠吃了。

但關鍵大明可不止在籍的六千萬人口啊,少說也有一億五千萬,實際人口接近在籍人口的三倍。

而戶部只刊發六億斤的鹽引,有可能是的確只賣得動這麼多,但朱由校更願意相信是有大量不繳稅的餘鹽或私鹽充斥著市場。

若按照大明一億五千萬的人口,每人每年吃十斤鹽,也就是要吃十五億斤鹽,按照現在的稅制一斤二點五文錢,能有三百七十五兩銀子的稅收。

現在還無法改變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納糧與徵收商稅的情況下,整肅鹽政倒是一項切實可行的增加國庫收入政策。

但是,現在京城食鹽的零售價是三十文,而其它內陸地區多是超過百文。

按照三十文的價格計算,一年食鹽的銷售額高達四千五百萬兩,若按照一百文一斤的價格計算,銷售額則是高達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第426章 大明鹽課變革(一)(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