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龐統的打算 (第1/4頁)
如霜長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許昌城之內,人潮湧動,熱鬧非凡。
龐統凝視著這熙熙攘攘、絡繹不絕的人群,嘴角不禁微微上揚,輕輕頷首。
“吾這一路行來,但見百姓安居樂業,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安寧;商旅隊伍絡繹不絕,宛如流雲般穿梭於街巷之間。此地風氣清明,秩序井然,就連道路兩旁,也鮮見乞丐的身影,實乃難得之景。”
龐統心中不禁生出幾分驚訝,要知道這許昌不過是一處臨時居所,卻已展現出如此非凡的繁榮景象,絲毫不遜色於那繁華的襄陽城。
而更令龐統感到意外的是,許昌城的道路規劃得極為規整,橫平豎直,宛如棋盤。進城的馬車皆靠左行駛,出城的則一律靠右,秩序之井然,令人歎為觀止。
要知道,這些年來的烽火連天,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讓北方的百姓飽受煎熬,生活如同漂浮在洶湧波濤之上的枯葉,反觀南方,則稍顯寧靜祥和。
尤其那荊州之地,相較於其他地方,它所承受的戰火洗禮較為輕微。然而,即便是在曹操戰後對襄陽的傾力重建之下,其繁華程度也遠不及劉耀治下的許昌。
這無形中透露出統治者的智慧與財力的差異,彷彿一面鏡子,映照出各自的實力與底蘊。
魏延,這位身經百戰的武將,目光如炬,一眼便看出此地地勢的非凡之處。
“此地地形依山傍水,宛如天成,城防更是堅如磐石,道路寬廣平坦,調兵遣將亦是得心應手。”
“這座城池的防禦,堅如磐石,銅牆鐵壁,只需我麾下十萬精兵,縱使敵軍五十萬鐵騎壓境,亦難撼其分毫。”
龐統心中的那份輕視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挑戰的興奮。的確,難度越大,勝利的果實便越加甜美,挑戰的樂趣也愈發濃厚。
“呵呵呵,許昌城啊許昌城,我龐統,這就來會會你!”
龐統與魏延二人踏入許昌,面對這全然陌生的土地與人群,首要之務便是尋得一處安身之所。
龐家在荊州也算是一個響噹噹的存在,尤其是龐統的叔父,龐德公在荊州的更是別具一格的存在,也是一代大儒。
龐德公和孔融雖然全都作為儒家子弟,但是兩個人的性格卻極為不同。
孔融,一位心懷功名之志,眼饞富貴之光計程車子,常以國家大事為己任,指點江山,激昂文字。而龐德公,則是性情淡泊如水,視功名利祿如過眼雲煙,不惹塵埃。
因此,這兩位性情迥異的智者,彷彿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鮮有交集,各自行走在自己的天地間。
然而,談及對時局的洞察與把握,龐德公卻如明鏡高懸,心如止水。亂世之中,諸侯割據,烽火連天,亟需的是英勇善戰的武將與智謀深遠的謀士。
反觀孔融,自詡為大儒,自命清高,卻往往被陳舊的觀念所束縛,腦袋裡裝滿了腐朽的學問。若他能安守本分,於家中吟詩作畫,享受那份超脫世俗的瀟灑與自在,或許還能留得一份文人雅趣。
但在這亂世洪流中,孔融那過於理想化的情懷與不切實際的見解,似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可能成為他前行路上的絆腳石。
然而,若他妄圖僅憑那三板斧式的治國方略來駕馭國家這艘巨輪,只怕時光流轉間,終將迎來一場無法收場的風暴,落得個身敗名裂,無處安息的淒涼下場。
龐德公,雖未親眼目睹劉耀的風采,卻能從他的一舉一動中,如抽絲剝繭般,將這個人的輪廓勾勒得清晰分明。劉耀,此人行事不拘陳規,胸中藏著勃勃野心,更兼一雙慧眼能洞察未來,一份膽魄可撼動山河。任何試圖在他治國路上橫加阻攔,指手畫腳之人,都必將面臨他毫不留情的清掃。
正因如此,在龐統即將踏上征途之際,龐德公一再殷殷囑託,言辭間滿是凝重:
“見到劉耀之後,萬萬不可忤逆,不許頂撞,他知道不問,你就閉口不言。”
只要龐統能好好發揮,劉耀必然會重用他。
但是如果龐統太想要急於證明自己,首先就會引起郭嘉、田豐等人忌憚,還會引起劉耀的懷疑。
龐統與魏延二人,尋覓至一處清幽雅緻的客棧落腳後,心中盤算著下一步的行動——探訪酒樓,蒐集些有用的訊息。
在這熙熙攘攘、資訊紛飛的許昌城中,唯有洞悉一切,方能運籌帷幄,立於不敗之地。
於是,二人不言不語,只以敏銳的耳目,默默穿梭於街巷之間,捕捉著周遭的每一絲風吹草動。
隨著人流的指引,他
《三國:萬倍返還,主公我絕不私藏》 第362章 龐統的打算(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