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風雨飄搖的襄陽 (第1/5頁)
如霜長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數日時光悄然流逝。
劉耀麾下的左右兩翼大軍,自全線挺進荊州以來,已歷數周風雨。
而曹操手下的兵馬,此刻卻展現出令人驚歎的頑強與堅韌。
那三路並進的大軍,每一步的推進,都彷彿是用鮮血和汗水鑄就,代價沉重得令人窒息。
幷州軍好不容易在白日裡攻下的陣地,往往會在夜幕低垂之時,被曹操的部隊悄然奪回,彷彿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拉鋸戰。
這使得幷州軍的每一步前行,都如同在泥沼中掙扎,每一步都凝聚著難以言喻的艱辛與犧牲。
從將領到士兵,整個幷州軍上下,都陷入了一種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他們這些滿懷壯志的南征之士,此刻卻彷彿被無形的枷鎖束縛,每一步都走得異常沉重。
然而,他們未曾料到,曹操竟能在漫漫嚴冬中默默蓄力,待到春風化雨之時,一飛沖天,猶如潛龍出淵,勢不可擋。
劉耀的目光在荊州地圖上緩緩遊移,每一次凝視都彷彿能穿透紙張,洞察那片古老土地上的每一寸風土人情與戰略要衝。
郭嘉立於一側,眉頭緊鎖,手指不自覺地在髮間穿梭,帶起一陣陣細微卻略顯煩躁的聲響。“眼下,司馬懿、戲忠已悉數奔赴前線,猶如我軍的智謀之翼,展翅欲飛。”
“可對手曹操亦非等閒之輩,麾下許攸、程昱等人,步步為營,穩健如磐,屢屢能洞悉我軍動向,彷彿我方的一舉一動皆在其掌握之中。”
“更令人憂心的是,一旦我軍深陷荊州這片複雜多變的泥沼,難以自拔,那孫策定會如豺狼般窺伺在側,伺機而動,給予我們致命一擊。”
劉耀指了指荊州地圖。
“局勢膠著,唯有一柄利刃,方能撕開這沉悶的戰局!那利刃,便是襄陽城!”
“襄陽城下,勝者將執荊州之牛耳,號令四方!”
他的話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堅決,隨即下令:“玄甲鐵騎,即刻整裝待發,南下之路,夜暗而行,晝明則出,隱蔽而迅疾!”
“另外把幷州重步兵軍團!陌刀隊!全都給調集過來!”
“曹操既然狠下心來!那我接招便是!”
……
襄陽古城,其根源可追溯至西漢高祖六年,那時它被巍峨地築起,城牆高聳,達三丈六尺之巨,環繞的周長超過了十五里之遙。
城之東、北、南三面,皆被浩渺無垠的漢水緊緊相擁,宛如一條巨龍蜿蜒盤旋;而西側,則倚靠著連綿起伏的鳳凰山山脈,地勢之險峻,宛若天成之屏障,使得此地易守而難攻,自古以來便是軍事家們競相爭奪的戰略要地,因而得名“鐵打的襄陽城”,威名遠播。
時至初平元年,劉表接掌荊州牧之職,他毅然決然地捨棄了舊有的治所——漢壽城,將目光投向了這座歷史悠久的襄陽古城。
出於加強防禦、穩固疆土的深思遠慮,劉表又在漢水之北岸,精心構築了一座嶄新的城區。如此一來,襄陽便形成了南北兩城遙相呼應、漢水從中間穿流而過的壯麗格局。
襄陽古城,巍然矗立於浩蕩漢水之畔,其地得天獨厚,四野沃土廣袤,水利豐盈,自然恩賜之豐饒,令人歎為觀止。
自黃巾之亂風起雲湧,北方大地烽火連天,世家大族、豪強巨賈紛紛尋覓避風港灣,紛紛南渡,匯聚於襄陽城垣之內,這股逃難與遷徙的洪流,無疑為這座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與輝煌。
據聞,襄陽城中常住人口,保守估量已逾三十萬眾,街巷間人聲鼎沸,商賈往來不絕,店鋪比肩繼踵,琳琅滿目,一片盛世繁華之景。其富庶與昌盛,非但可與中原重鎮許昌、鄴城相提並論,更在荊州之地傲視群邑,堪稱首屈一指的繁華都會。
往昔,荊州之地,其主宰乃劉表,字景升,乃漢室魯恭王之嫡裔,血統純正,漢室宗親之尊。其人風貌溫文爾雅,姿容端莊偉岸,胸中點墨,滿腹經綸,是以名列當世名士“八駿”之中,榮耀加身。自其執掌荊州牧以來,治政有方,恩澤與威嚴並行不悖,使得官民上下,心悅誠服,一片和諧之景。
劉表又深諳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理,於是廣招勇士,擴充軍備,積粟囤糧,以備不時之需。如此數年,荊州之地,疆域遼闊,橫亙數千裡,麾下甲士,多達二十餘萬,兵強馬壯,實乃群雄並起之時,一方之霸主,實力之雄厚,足可與諸侯爭鋒!
然而,世事無常,英雄亦難逃歲月之侵蝕。近年以降,荊州內外交困,憂患重重。昔日之英豪劉表,竟漸顯頹勢,
《三國:萬倍返還,主公我絕不私藏》 第370章 風雨飄搖的襄陽(第1/5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