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十四章 洛陽城裡春光好 (第1/3頁)

洛水憶浮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次日大早,方易之帶著何安、範大志繼續趕路。方易之說伊闕縣城距離京都洛陽城還有六七十里,翻過龍門山,傍晚時分就能趕到。想來此時京都洛陽城應該已是人山人海,知行院入門子弟測試即將開始,必定彙集了天下英才。

方易之又僱了一輛騾車,載著兩人順著山道爬上龍門山。龍門山位於京都洛陽南郊,是拱衛帝京的天然門戶,因東邊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水河切谷中流,使河谷兩岸崖石壁立,形似天然門闕。

山勢並不陡峭,山中常年有人行走,山路寬闊已可行車。方易之執鞭坐在車轅處,何安與範大志坐在後面,兩人看著龍門兩山翠柏成林,鬱鬱蔥蔥,伊水清澈,游魚可數,綠柳夾岸。無數泉水自山下石罅中進出,千態萬狀,蔚為奇觀,真是山河壯麗,風景絕佳。

前朝有大詩人曾說:“洛都之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天下山色之美,有各種型別,有各種風格,龍門山色的綺麗之美,就像一幅山水畫,碧波連連,有聲有色。

所謂:“伊水搖鏡光,纖鱗如不隔。千龕道傍古,一鳥沙上白!”何安與範大志看的心曠神怡,想不到未到帝都,一路上竟有如此美景!

三人自龍門山上走下,太陽已經偏西,極目遠眺,山下宏大的城郭已隱約可見。

方易之駕著騾車駛入官道,逐漸匯入來來往往的人流中。夕陽西下,三人過了定鼎橋,終於抵達洛陽城。

何安和範大志從小在村子裡長大,昨天剛見識過伊闕縣城的繁華,今日看到京都洛陽城的定鼎門更是震撼不已。

巍峨的城門高聳入雲,門樓、朵樓、闕樓及其相互之間的廊廡連為一體的“門”字形巨大建築群,規模恢弘,氣勢壯觀。

城門下站著兩隊持戟披甲計程車兵,門口還有幾個士兵盤查進出城的人員,負責驗看路引,通關文書等。

進了城裡,裡面道路寬廣,街邊店鋪林立,行人如織。有牽著駱駝的波斯人,金髮碧眼的普羅人,滿臉大鬍子賣芝麻胡餅的龜滋人,蒙著頭巾全身裹在袍子裡的大食人,還有身形魁梧彪悍的回鶻人,各種各樣的人彙集在一起,自然又充滿和諧,不由讓人感慨這真是一座偉大的城市。這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大陳帝國,引得八方來賀。

騾車被擠在人堆裡,亦步亦趨地向前挪動。方易之風輕雲淡的告訴何安與範大志,這裡人還不算多,到了知行院那才叫熱鬧呢。每年的這時候,夢想進入知行院學習的學子們會從全國各地趕來,知行院常被圍得水洩不通,那景色才叫壯觀。

騾車艱難的擠出人群,駛過朱雀大街,終於到了知行院。

方易之跳下騾車,疑惑地望向四周,只見知行院門口稀稀落落的只有十幾個人,負責登記的教習老師比參加測試考試的學生都多。

往年知行院招選弟子的時候,周邊客棧可是天天爆滿,門口擁堵得需要多名教習老師來維持秩序。就連附近崇文坊的居民們也是一家老小齊上陣,於偏僻處兩丈帷幔一圍,中間一隻恭桶,專門解決考生上茅房難的問題。進去一次不論大小解,收一個銅板,據說有些人家賺的盆滿缽滿,已在民間傳為笑談。

今年竟然門可羅雀,難道是出了什麼問題?

方易之讓負責接待的教習招呼何安和範大志登記安排住處,急匆匆地去找老師文院院首魏知臨。

知行院內一個古古香色的小院,南牆根下幾根蕭瑟的秋竹,西牆邊兩株鬱鬱蔥蔥的青松,北簷下十幾盆含苞待放的秋菊,院子中央滿樹紅棗,累累將收。

魏知臨坐在松下,他大約四五十歲年紀,頭戴逍遙巾,蠶眉鳳眼三縷長鬚,生的儀表不俗,穿著寬大的儒服,舉手投足間氣度雍容。

石桌上沏好了茶,魏知臨示意方易之自取飲茶。他看著這個弟子,方易之天賦是有,雖然算不上絕頂,但此子心志沉穩,臨危不亂,不攀權貴,對人平和,有君子之度,這是他從數千人中收為弟子的原因。

魏知臨邊飲茶邊告訴方易之情況。就在月餘前范陽郡崔家老太公提議籌建龍門書院,書院一應用度皆由崔家自行承擔,皇上已經恩准並親自題字。

崔老太公又籌措糧草八十萬擔,全部捐贈給朝廷,皇上龍顏大悅,傳聖諭嘉獎范陽郡崔氏一族。並言凡龍門書院子弟日後入仕、從軍,皆與知行院弟子同等待遇。

崔家如今已彙集許多本族優秀子弟,同時還傳檄天下,吸引了大批青年才俊報考龍門書院,所以知行院不似往年那般喧鬧了。

方易之何等睿

《滄瀾仙圖》 第十四章 洛陽城裡春光好(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