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7章 鄉警。 (第1/3頁)

kk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嘿,袁世振,你這廝倒是滑不溜手!\"

周應秋望著其漸行漸遠的背影,輕揮指尖,似有千言萬語凝聚於一瞬。

此人推諉之術,端的爐火純青,令人歎為觀止。

大明吏治之弊,豈是吏部一隅之力所能挽狂瀾於既倒?

然周應秋深知,與袁世振鬥法,實非明智之舉。

畢竟,袁世振乃皇帝臂膀之臣,重任在肩,非等閒之輩可輕觸其怒。

周應秋,這朝堂中的老狐狸,心中自有一杆秤,明辨是非,知進退。

在無良將可替袁世振之際,他豈會自找麻煩,無故樹敵?

更況其手執權柄,已是眾矢之的,而袁世振不僅掌財權,更兼新政要務,得罪之人更甚。

未來風雲變幻,或還有求於袁世振也未可知。

望著袁世振離去的背影,周應秋心中暗自揣摩:“購置兵器予鄉警,此舉意欲何為?”

與此同時,黃克瓚剛自西苑歸來,兵部衙門內亦是議論紛紛。

對於袁世振之提議,黃克瓚亦是眉頭緊鎖,心緒難平。

增編官員尚可理解,但武裝鄉官,豈非玩火自焚?

民間持械,一旦心術不正,豈非民變之禍端?

面對黃克瓚之疑慮,袁世振淡然一笑,拱手向西苑方向,言辭鑿鑿:“陛下聖意,鄉警無械,何以從豪強手中徵收賦稅?況陛下雄心壯志,欲再造乾坤,鄉警乃其利器也。”

黃克瓚手指輕敲桌面,憂慮之情溢於言表:“兵器易失,萬一落入賊手,恐成大患。”

袁世振擺手笑道:“君不見陛下新軍如虎,雷霆萬鈞?新政初試順天府,若有閃失,自有陛下力挽狂瀾。且鄉間三官之設,乃前宋保甲之遺風,旨在安民護國。”

言罷,他遞上一冊,乃其心血之作,融合鹽政改革之智,三鄉官職之設,試行條例,詳實備至。

“昔年王陽明平寧王之亂,保甲牌法,成效顯著。東南海防,鄉約自治,皆是實戰之鑑。今則由私轉公,唯法度嚴明,方可萬無一失。”

黃克瓚聞言,心中盤算,又生一計:“鄉警既設,誰人統之?”此言一出,權力之爭,昭然若揭。

在皇權之下,縣巡檢局、府巡檢司為鄉警之上屬,然其中微妙,又豈是簡單隸屬所能涵蓋?

朝堂之上,風起雲湧,皆為那至高無上之權柄矣。

然而,對於此龐大軍事力量的頂端管理歸屬,卻未明言何人執掌。

黃克瓚,身為兵部尚書,對此深感憂慮,擔憂朝廷中樞竟無直接統轄之衙門。

至於皇帝親訓之新軍,他自是不敢輕易置喙,但對於這股帶有民兵色彩的隊伍,他誓要爭取一席之地,畢竟,這鄉間瑣事,終歸不脫民事範疇。

“此事尚需時日籌謀,陛下設立鄉警,意在制衡民間豪強,根治稅賦之弊。”

黃克瓚話音未落,袁世振已心領神會,環顧四周,低語道:“順天府巡檢司,多源自前五城兵馬司,陛下對新政寄予厚望,急於見成效。

此時若貿然爭權,恐觸龍鱗。”

“再者人才匱乏必成難題,鄉警之職,何人來擔?待時機成熟,再議此事,方為上策。”

袁世振一番話,令黃克瓚頷首贊同,心中暗贊其審時度勢之智。

“言之成理。”

黃克瓚捋須而笑,心知袁世振之意,在於爭權亦需天時地利。

此刻顯露鋒芒,無異於自曝其短。

應待新政推行遇阻,再行發難,屆時,五城兵馬司之人自難逃其彀中。

“即便彼等建功,亦不足慮。大明疆域遼闊,鄉官之需,非五城兵馬司所能獨撐,即便加上南京,亦是杯水車薪。”

黃克瓚胸有成竹,言辭間透露著對未來的籌謀。

話鋒一轉,黃克瓚又提及兵器之困:“實乃棘手。”

袁世振聞言,面露疑惑,黃克瓚苦笑解釋:“年前,工部、兵部已清算舊賬,發現庫中空虛,形同虛設。即便有存,亦需優先供應遼東與陛下新軍。”

“陛下雖令宮中收購……呃,搶購西山、石景山礦藏,煤鐵理應充裕。”

袁世振欲言又止,隨即改口,“然鐵課既定,增購仍需向石景廠購之,耗資不菲。”

黃克瓚無奈搖頭,道出宮廷經濟的奧秘:“宮有制經濟,公私分明。國帑為公,內帑為私,石景山礦場既入內帑,朝廷若用,亦需付費。”

此言一出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第107章 鄉警。(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