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3 (第1/2頁)
錦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
【劉備託孤造就佳話,孫權託孤造就笑話。】
【古人說“虎毒尚不食子”,李隆基一日殺三子是薄情至極,然而在利用兒子再殺死兒子上,孫權才是李隆基“先驅者”。】
【二宮之爭,又名“南魯之爭”,南,即東吳東宮稱南宮,指代太子;魯,魯王孫霸。】
【二宮之爭發生的原因很簡單:君王能力不夠,威信不足,控制不了世家大族,於是借用政治鬥爭,使用物理消滅的方式,穩定統治。】
【東吳的朝堂人員有三個主要來源:孫氏宗親,孫氏在江南只能算二流世家,後來出了個孫堅,為吳國打下了根基。
江東世族,極其有名望直到東晉時期依然活躍在政壇上,吳四姓顧陸朱張,會稽四姓虞魏孔謝,他們在東吳是被降服的政治勢力,而因根在江東,家族勢力盤根錯節,不顧天下,只圖自保。
簡而言之——流水的江東之主,鐵打的江東大族。江東根本在士族,可士族為維護地位可以隨時放棄孫氏,所以必須打壓士族。他們是被孫氏忌憚的存在。
還有一部分外來人,這些人為江東注入了新鮮血液,可以說江東英傑大部分是他們,孫堅、孫策奠定結業正是與這些人。或許是外來人才,他們眼界更高,更有天下觀,民間把這些人稱為淮汜集團,比如周瑜、魯肅、諸葛瑾、程普。】
【由此可見,無論是孫策還是孫權都會信賴淮汜集團,打壓江東大族,正如吳國上升期周瑜、魯肅被信賴重用。可是隨著淮汜人才的凋零,孫權只能捏著鼻子重用江東世族。】
【於是,晚年的孫權陷入了分裂糾結的狀態:要打壓士族又不得不重用士族。】
【正如後世所見,為打壓士族,孫權幹了三件事:】
【北伐曹魏,提高聲望,然而合肥都沒打下來。】
【嚴刑峻法,任用酷吏,檢舉豪強,整治江東大族,然而所用酷吏皆被大族玩死。】
【絕望之下,孫權使出最後一招:政治鬥爭,然而他親自給東吳滅亡埋下禍根。】
【孫權有七子,孫登、孫慮、孫和、孫霸、孫奮、孫休、孫亮。】
【孫登、孫慮早亡,故孫和被立為太子。孫和崇尚以德治國,與江東大族打成一片。為了牽制太子、打壓士族,孫權立孫霸為魯王,其待遇與太子不分上下。】
【魯王的黨羽主要是孫氏宗親和部分淮汜集團。】
【太子、魯王兩黨爭權奪利,鷸蚌相爭,孫權在背後煽風點火,又充當漁翁,從中得利。】
【首先,孫權利用魯王黨對太子黨進行誣告,剪除太子羽翼。其中,大名鼎鼎的陸遜被逼死。】
【陸遜,世家子弟,孫權親家,手握夷陵戰績,出將入相,追隨孫權四十餘年,最後落得自縊而死的下場。死後連個諡號都沒撈著,還是孫休繼位後才有了諡號。】
【接著,為了安撫太子和江東士族,孫權又打壓魯王黨,與太子黨下場一樣,賜死、誅族、流放。】
【最後,孫權認為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廢太子、殺魯王、立孫亮。至此,二宮之爭結束。】
【為了削弱江東世家,不惜賠上兩個兒子的命,孫權也是個狠人。】
【在這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中,東吳朝堂混亂不堪,太子、魯王先後被殺。當時的尚書、中書、三公、大將軍、大都督等都被涉及,有能力的上層幾乎被誅殺殆盡:太常顧譚,侍中顧承,侍中張休,皆流放而死;丞相朱據,被矯詔賜死;陳正、陳象,誅族;全寄、吳安,被誅;楊竺被誅,沉屍長江……】
【在這些被誅殺的人中,有顧雍、張昭的後代,甚至有孫權自己的女婿。】
【更要命的是,當時跟隨孫堅、孫策的元老,如諸葛瑾、顧雍等人已經故去,新生的人才又紛紛捲進二宮之爭,成為了太子、魯王的支持者,導致東吳朝堂人才凋敝,青黃不接。這才有了幼君繼位,權臣亂國,君主荒淫的下場。】
【孫亮年少繼位,十五歲親政,十六歲被廢,十八歲病逝。孫亮死後,擁立孫休繼位,而孫休又早逝。最後擁立孫和之子孫皓。】
同在蓉城的孫霸壓根沒想到還能扯上自己,眼下他還不是魯王,只是一個頗受寵愛的四公子。
“誰願意爭那個破位置!”孫霸叫苦連天,他一直很尊敬太子,從來不敢有任何非分只想。他想著以後父親薨逝,自己當個富貴王親就好了,哪裡知道還能捲進奪嫡之爭。
他以為自己是因為頗通詩書
《給開國皇帝直播禍國之君[歷史直播]》 分卷閱讀153(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