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超出控制範圍的事 (第1/2頁)
枯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常言道,計劃不如變化,黃昌文春節前開了三畝地的荒,又加上集體分到戶的田地,有五畝多,他一個人起早摸黑,終究是忙不過來。
玉米、辣椒、紅薯、蔬菜,不論是什麼,別人種完了,他才開始。
一個人翻土、挖坑、栽苗、施肥,看似簡單的事情,卻因為工序繁複,消耗著一點一滴的時間。
每天累到天黑,伸手不見五指,他才從地裡回家。
梁花看他辛苦,勸道:“種的了多少就種多少,種不了就空著,要不就請個人幫忙,太山落山了什麼都看不到你就早點回來,大巖那個路又不好走,萬一摔倒多的都整出來了。”
黃昌文有心要證明自己,哪能就此屈服,堅定信心道:“你放心吧,我心裡有數。”
梁花道:“心裡有數也要有個尺度,你現在不是一個人,還有我們母子,把自己累倒了我們怎麼辦?”
說起來,梁花在家也沒有閒著,餵了兩頭豬,又把菜園子打理的極好,雖然孩子還小,但好在天氣轉暖,每天他揹著孩子,無論是出門打豬草,還是在家做飯,都做的極好。
黃昌文看在眼中,慶幸自己娶了這麼好的老婆。
心中拿定主意,作為一名黨員,他不能比女人做的還差,凡有困難,都咬牙堅持。
春去秋來,孩子一天天長大,莊稼也一天天成熟,彷彿眨眼之間,就到了秋收的時候。
馬渡河沿岸,一片金黃,由下至上,到處都是豐收的果實。
藉著好天氣,所有村民都開始搶收水稻,以防秋雨來襲。
梁花揹著孩子也到田裡幫忙,把孩子放在兒童背篼裡,擱在一旁,她使著鐮刀,將稻穀割下。
黃昌文在後面打著穀子,夫妻兩人配合緊密。
汪財狗藉著休息的空閒時間,走到黃昌文身邊,看了一下稻穗,又抓起穀子,用手搓著,笑道:“老黃,你用那麼多化肥,產量漲了多少?”
以他老辣的眼光,早看出產量並沒有明顯的增加,他明知故問,就是想看黃昌文的笑話。
黃昌文道:“第一年,看不出來。”
“也是,沒有對比哈。”汪財狗笑了笑,又道:“這塊田是五分多地,我家那塊大一點,有七分,到時候我們秤了比一下。”
“……”
“如果說你的產量高,明年我們就要向你學習。”
“沒得問題。”
黃昌文在幫助別人的事情上,從來都是大公無私的,但這水稻的產量是高是低,他真沒譜。
或許是不如農家肥的,他在稻穀成熟前就看遍了各家各戶的水稻長勢,發現楊學禮家的稻穗最為飽滿厚實。
因為他家的農家肥是用的最多的。
楊學禮家的田間,可以說是用牛糞鋪滿了整個水田,每一棵秧苗都是栽在牛糞上長出來的。
而其他還有好幾家的也比自己家的長的好,比如陳文寶、汪財狗等等,他們都是用的農家肥。
心中有了疑惑,黃昌文決定等秋收結束後就去問一問專業人士。
黃昌文找來的專業人士是公社的牛明航,他是農業方面的專家,聽完黃昌文的疑惑之後,牛明航認為有幾種可能性。
首先就是化肥是不是正規廠家生產的,是否過了保質期?然後化肥是不是符合當地的土質情況?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要透過實驗才能得出結果。
雖然化肥沒能促進莊稼增產,牛明航還是肯定了黃昌文的這種先進意識,他說,貴州人均耕地不足,土質情況各異,化肥能有效的補償耕地不足,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農民都有一個習慣,就是秋收之後,把地裡的苞谷杆、辣椒杆、稻草等等搬回家,用來燒火或者是餵牛,日積月累,就會導致土地越來越貧瘠,使得莊稼營養不良。
雖然農家肥能補償一部分肥力,但有些元素農家肥是不具備,或者是稀少的,只有大力推廣化肥的使用,才是正確的選擇。
牛明航跟著黃昌文以了他家,先確定化肥是正品,沒有任何問題之後,然後跟著黃昌文到地裡,他要採集土壤拿回去請專家化驗研究,仔細分析,看到底這裡的土壤缺少什麼元素,發對症下藥。
除了黃昌文家地裡的土壤,牛明航還採集了其他幾戶村民的土壤。
汪財狗看到黃昌文帶個陌生人到處轉,好奇地道:“老黃,這是找人看風水嗎?”
黃昌文道:“這是公社的牛明航大哥,是農業方面的專家
《昌文》 第四十三章 超出控制範圍的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