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0章 驚天動地的貨幣論! (第1/3頁)

奧爾良烤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物換物本質上帶著偶然性。”

“隨著生產的發展,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各種新奇的物品也漸漸出現。”

“你想要的東西我不一定有,而我想要的東西你又不一定想要,所以便亟需一種眾人所公認的一般等價物出現。”

“這個,就是貨幣!”

“從這裡,我們便能看出貨幣的兩個基礎屬性。”

“其一是流通,其二是價值尺度。”

“前面已經說過了,管子有云,珠玉,金銀和銅錢都能當做貨幣,那為什麼珠玉被淘汰了呢?”

“我們從後往前來講。”

“古代銅錢的價格比較昂貴。”

“《史記貨殖列傳》、《漢書食貨志》裡面都記載了漢宣帝時代,谷石五錢。”

“漢朝的石重量大概是現在的五分之一,那就是一石穀子二十五錢。”

“很多人將此用以佐證宣帝中興,可在我看來,更多的卻是錢貴之故。”

“一石穀子才二十五錢,如此零星之間的貿易怎麼可能用錢呢?”

“孟子問陳相:許行的衣冠器械從何而來?陳相說,都是以粟易之。”

“漢朝的張蒼買肉時,也是負粟而往,易肉而歸。”

“可見,從周朝至漢朝,銅錢的使用是不太普遍的。”

“價格低廉的銅錢尚且如此,更何況珠玉金銀呢?”

“但為什麼珠玉和金銀還被稱為貨幣呢?這是因為貨幣之始,是用之於遠方,而與貴族交易的。”

“《管子》有云:玉起於禺氏,金起於汝、漢,珠起於赤野。東南西北,距周八千里!”

“水撅壤斷,舟車不能通,先王為其途之遠,其至之難,故託用於其重。”

“《國蓄》又說:湯七年旱,禹五年水,湯以莊山之金,禹以歷山之金鑄幣,而買谷贖人之賣子者。”

“此等大批的買賣,必須求之於貴族之家,因為當時只有貴族才會有大量的穀物囤積。”

“《山權數篇》中言,丁氏之家粟,竟可餵食三軍之師!”

“於此,可悟古代商人,多於貴族交接,珠玉金銀,均價太貴,不適合普通之用。”

“只有銅,價格稍賤,為普通人所能企及,但用途,終歸也是有限制的!”

“後來,珠玉因為易於損壞,無法分割而被淘汰。”

“大宗商品漸以黃金為主,小宗以銅錢為主,這個制度在秦朝得到了確認。”

“《漢書食貨志》有云:秦並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為名,上幣!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

“而珠玉龜背銀錫等物,為器飾寶藏,不為貨幣。”

“秦始皇統一併且簡化幣制,不僅有利於國家的統一,人民的經濟生活,而且半兩錢的圓形方孔形式也就成為了此後歷朝歷代鑄造錢幣的定製!”

“可確認錢幣之後,新的問題就出現了。”

“重量不統一。”

“一兩而二十四銖,秦半兩重如其文,正是十二銖。”

“漢初因襲秦半兩,但幣制非常混亂,漢高祖劉邦允許百姓鑄造私錢,所造出的錢既小又劣。”

“竟然有輕到一銖以下的!”

“因為錢的方孔太大,周邊像是四片榆莢而成,就被百姓稱之為榆莢錢。”

“此等粗糙的貨幣充斥市面,造成經濟學的第二個公理出現,劣幣一定會驅逐良幣。”

“市面上幾乎看不到好的貨幣,於是物價飛漲,米一石甚至貴到萬錢!”

“呂后二年,漢王朝決定加重貨幣來提高幣值,由朝廷鑄造八銖錢。六年,因為與匈奴開戰,軍費激增,再次實行貨幣減重,行五分錢,即半兩的五分之一重!”

“文帝五年鑄造四銖錢,但由於新鑄造的錢和過去的錢上面寫的都是半兩,同時在市場上流通,大小輕重完全不一樣,用輕錢還需加上若干,諸王達官豪強大量私自鑄造謀取利益,更增加了幣制的混亂!”

“武帝時期鑄造五銖錢,並且將鑄幣權利完全收歸朝廷,關於銅錢重量的紛爭這才結束。”

“五銖錢成為了主流。”

“後來雖有王莽改制,南北朝戰亂等造成的幣制混亂,但大體已定,只要中央王朝恢復統一,幣制也就會重歸一統。”

“唐王朝之開元通寶,即為最好的例子。”

“這是古人從秦漢之際總結出經驗最好的應用。”

《大明:你這也叫坐牢?老朱羨慕了》 第30章 驚天動地的貨幣論!(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