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章 英雄相惜 (第1/4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飛遂率二百餘騎兵踏上前往大營之路,沿途遭遇數股叛軍,幾經血戰,僅有十幾名騎兵伴隨張飛抵達大營,其餘人在途中喪命。

這就是張飛孤身前來的經過。張飛性情直率,敘述時並未詳盡,具體細節皆由敖烈根據他的描述推測得出。

聽完張飛的報告,敖烈意識到事態嚴峻,他面臨兩個難題:其一,公孫瓚被困肥如,危在旦夕,亟需發兵救援。遼西乃幽州東部的關鍵之地,控制遼西即扼住了幽州東部的喉嚨,敖烈絕不容許遼西落入張舉之手;其二,遼東太守公孫度私心過重,潛在威脅巨大,現雖勉強保持中立,但一旦遼西失守,他可能會轉投張舉,故需設法安撫公孫度。

敖烈輕輕敲擊桌面,皺眉沉思片刻,環視帳中眾人,包括張飛在內,開口道:“當前局勢雖棘手,但尚未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各位有何見解?”

張飛性急,立刻粗獷應道:“還商量什麼,直接帶兵打過去!”

敖烈笑著擺手,示意張飛稍安勿躁,然後目光轉向賈詡和徐庶,論智謀,帳中無人能敵這二人。

賈詡察覺敖烈視線,縮了縮脖子,本欲不予理會,終覺面子難掛,於是伸出手,藏於袖中的雙手行禮,道:“主公,遼西乃咽喉要道,肥如必救。至於遼東,暫時不會生變,但以防萬一,應派出能言善辯之人前往,向公孫度明示利弊,令其安於遼東,莫生禍端。”

敖烈點頭贊同,毒士賈詡果然聰慧,一眼洞悉問題所在,與自己心中所析毫釐不差。

徐庶站出來:“主公,庶自投麾下以來,未曾立功,心中不安。文和先生所言,正是庶心中所想。庶願前往遼東,安撫公孫度,同時力勸出兵援助遼西。”

敖烈沉吟良久,猶豫道:“元直乃某之左膀右臂,豈能讓你涉險。”

徐庶聞聲,撩起衣袍跪下,朗聲道:“主公!大丈夫生於世間,當於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懇請主公批准庶赴遼東!”

敖烈嘆了口氣,環顧四周,確信無他人比徐庶更為合適。賈詡本是不錯人選,但他洞察人心,更適合說服公孫度,然而大戰在即,敖烈身邊需要一位補漏拾遺的謀士。

敖烈心下一狠,對徐庶道:“好,此事就交予元直。文長何在?”

魏延聽見點名,疾步上前,高聲回應:“末將在!”

“命你率領五百精騎,護送元直前往遼東。如有變故,你與元直共議,自行決斷!”

魏延面露喜色,此行雖是勸說,但身為軍人的魏延深知,這次行動將直接影響戰局。敖烈將重任交付於他,並給予自主決策權,足見對其信任。魏延向敖烈拱手,大聲道:“諾!”

江湖傳言,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敖烈此舉,讓張飛心中甚為感激,對其觀感陡然提升數籌。在這亂世紛爭的時代,兵馬為王,方能成就一番霸業。劉備三兄弟久居漂泊,不正是因無立錐之地、兵馬不足所致?若當初平定黃巾之時,張飛麾下已有八百鐵騎,劉備豈會僅得一縣令之職?只怕也會受人敬重。

張飛看似粗獷,實則心思細膩,武藝高強,只因性急而未能大展拳腳。他審視著敖烈贈予的八百鐵騎,發現個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令他亦心生嚮往。唯有敖烈藉助萬通商行之力,方能讓普通士兵配備如此精兵。

張飛深施一禮,粗獷地向敖烈告別:“墨寒兄弟,今日之情,俺銘記在心,往後若有需我兄弟之處,一聲令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敖烈微搖其首,正色道:“翼德,吾非圖報之人。大戰當前,能助你至此已極限。肥如戰事正緊,翼德速回為宜。”

張飛未再多言,點頭向敖烈致意,隨即躍馬,招呼手下一千鐵騎疾馳而去。

見張飛漸行漸遠,賈詡悄然來到敖烈身旁,低聲道:“主公英明。”

敖烈嘴角掛著微笑,輕聲反問:“文和,何處英明?”

賈詡雖擅長洞察人心,但對於揣摩主公心意,老謀深算的他絕不輕易直言,遂笑道:“主公胸有成竹,何須詡多言?”

敖烈搖頭笑道:“老狐狸,你只猜對一半。我確喜翼德,此番借兵,確實有結交之意,但更多是出於全域性考慮。劉玄德三兄弟桃園結義,情同手足,非輕易可離間。”

賈詡呵呵一笑:“主公,當思劉玄德為人,下有一議。”

“嗯?”敖烈略感疑惑,隨後順其思路思考。劉備雖出身微賤,卻胸懷壯志,關羽、張飛二人深受倚重,劉備絕不會放任二人離去。

然而敖烈轉念一想,理解了

《重生為北漢燕王》 第11章 英雄相惜(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