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殘暴無度 (第1/2頁)
森海如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後月餘,諸雄猛烈進攻,袁術軍勢愈戰愈挫,逼迫他撤離壽春,避難江亭,此處糧草豐厚,地理位置易守難攻,成了袁術最後的抵抗之地。
袁術離開壽春,留下軍民陷入恐慌。
未作太多掙扎,城池便在聯軍面前傾覆。
敖烈領軍踏入,當即以驃騎大將軍身份頒佈令旨,嚴禁擾民、燒城、殺無過錯者。
他下達這道軍令,並非擔憂下屬逾矩,而是害怕他人計程車兵造成慘劇。
漢代以來,攻城後縱容部卒放肆搶劫、殘害婦孺,此事常見,敖烈不願見證悲劇,故先發為制,嚴管他派軍力。
名義上,敖烈冠軍侯、驃騎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僅天子劉協之下。
即便是位列三公的曹操,地位尚不及敖烈半分。
各諸侯受制於敖烈,因此,即使不滿,仍要顧及敖烈顏面,約束部下執行其軍令。
幽並軍團聞名遐邇的九禁十八斬,無人願領受這份殘酷。
借整備之機,敖烈邀請各方諸侯會商追襲袁術。
實際上,討董卓、沙縣戰後,對這些“豪傑”,敖烈心已冷卻,不敢寄予太多期望,只求不受其拖累。
此外,為避免冷落諸侯或派遣的大將,以免授人口實,說他傲慢自大,瞧不上天下勇者。
最終,會議並未如願達成一致,唯有對敖烈敬重有加的孫策與曹操同意結盟征討袁術。
其他人因各式緣由,均拒絕接受敖烈部署。
黃祖過往與敖烈有過間隙,自然不願聽命,藉口僅劉表派出將,無法決定大計;劉備心懷詭計,生怕成為棄子,家底難聚,不甘為人做嫁衣;袁紹帳下審配、顏良、文丑三位大將缺席會議,讓送信士兵轉告,袁紹是冀州牧,品階平起平坐,無需聽令!
相較先前圍剿董卓,此次征討袁術形勢大變。
曹操昔日矯詔,以天子名號號令群雄,一提起勤王,各路諸侯莫不敢違。
而如今,劉協並未提及聯軍建制,僅讓諸侯自發派兵。
劉協詔書深意有二,既防有人扯後腿,故不用組聯軍,又恐各雄結盟,非其所願。
再者,經歷討董之後多年合縱連橫,勢力格局變遷。
起初,一郡之長也能稱為諸侯,現下,手握一州之地才稱雄,除劉備等人皮糙肉厚不在此例。
諸侯間各有千秋,相互不臣也屬正常。
總而言之,只要他人不妨礙,即達成敖烈所願。
於是,敖烈寬宏處理,令審配、黃祖、劉備三人駐城,自身攜手孫策、曹操兵馬,直驅江亭決戰袁術,誓將生死置之度外。
江亭坐鎮壽春北陲,近倚絕險——燕回谷。
袁術在此囤集海量糧草,此地猶如壽春之喉。
自敖烈火焚鄴城庫糧,袁術便警覺萬分,選中燕回谷,瞬息間遷糧於此,又沿著山谷險峻構築嚴密防禦,堅信心若有一卒守衛,五萬雄兵也休想踏足半步!
然而,袁術忘了江山永固始於內穩。
他的橫徵暴斂讓百姓苦不堪言,篡位後愈發驕橫,疑心深似秋潭。
動輒派出親隨偵查臣下言行,微瑕必糾,稍不如意即鞭撻責罰,重則即刻斬首,毫不留情。
閻象便是一個顯例,昔年董卓之亂,袁術獨自逃離洛邑,在赴南陽上任之路上結識閻象。
彼時袁術還未這般跋扈,識得閻象才略,頗為尊重,閻象感其禮遇,便投身那時落魄的袁術麾下,十年俯首,助他稱霸淮南。
可今日,只因閻象遣親離壽春,袁術疑其叛心,欲親手斬下這位隨龍創業的老臣,非諸文武百官極力哀請,將其囚於獄中,閻象恐怕早已身首異處。
就連對閻象這般的勳舊,袁術都能下得了殺手,何況其它將領?
敗績接連而至,讓袁術的暴虐無以復加。
心中的恐慌與求生渴望,幾乎讓他失去心智。
連日裡,遭杖責的官員多達二十!跟隨其來江亭的部下漸漸離心離德。
是夜,袁術部將雷薄懷酒菜探訪好友——剛被袁術罰以百棍,險喪性命的陳蘭。
陳蘭之禍源僅因一不經意間的一個微不可聞的屁,卻被袁術解讀為失敬輕視。
進帳探望傷勢,雷薄見陳蘭脊背至小腿,無一完膚,慘不忍睹。
放下酒食,他低嘆道:“這黑暗的日子究竟何日方能終結。”
陳蘭遣退侍衛,緊攥雷薄的手,憤然道:“袁術陰晴
《重生為北漢燕王》 第189章 殘暴無度(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