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章 花塚 (第1/1頁)

花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花冢

山色空濛,湖光倒影。柳絲輕揚,縈繫歸帆,桃花婀娜,靚妝玉面,笑靨激盪,春色黏天,多想留住這,美好無限,和青春來作伴!惜天公無情,又匆匆,依依待語,哪堪雨聲淅瀝,幾番風中搖曳,怎忍相問?

人生航帆,何處歸期,知音難覓,孤鴻清影,願似雄鷹,獨傲蒼穹!時吟詩誦詞,賞鶯囀蛙鳴,即攬天下盛景,提壺醉臥花蔭,細思忖,卻不如落花飛絮,釋懷逸情,暢沐東風,幾多飄零,還堆積成冢!

童年, 生活在那個時期的人們,日子是悽苦晦澀的 。但父愛如山,母愛無私而偉大!在無際時光長河裡,總能捕捉一抹愜意暖陽,微風拂過,總會留下一絲恬靜溫馨的芬芳! 回憶 是美好的,且無盡悠遠綿長!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小村莊,那裡住著和全中國大多數一樣的勞苦大眾,他們年復年、日復日,辛勤耕耘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那時候的村莊還有個學名:生產隊,鄉級政府叫人民公社,行政村叫生產大隊,自然村叫生產隊。在那個人民公社好的年代裡,人們好像從不談理想,也妄談嚮往,只知響應黨的號召:“深挖洞、廣集糧、備戰備荒為人民"!在那個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日子裡,就是要幹活,沒日沒夜的拼命幹活! 模模糊糊的記憶裡,有一次大隊開表彰勞模大會,全大隊千餘人到場,擠滿了整個學校的大操場。堂舅家的表哥,當選並上臺發言。表哥斗大字不識一升,憋的滿臉通紅:"啊啊嗯嗯,不許投機倒把,要深挖洞,廣集糧,不光脊樑就不算大幹!啊"臺下掌聲雷動。這就是當時的明星,學習的榜樣!之後還領了一個印有紅五星,寫著人民公社好字樣的摚瓷缸子,和一條毛巾。要說人們的理想,那就是什麼時候能填飽肚子,嚮往什麼時候不用“夜戰”也能填飽肚子,境界再高些,就是也登一次領獎臺!

其實我們那個村叫付底莊,卻被稱之為付老莊生產隊,因為我們那個莊子太小,只有九戶人家,人口不足六十,只好與一田之隔的付老莊合為一個生產隊。那裡居住的人大都姓付,是付氏家族的聚居地。我們一個莊只有三家外姓,陳、唐和我們曹家。據說這三家都是從外邊搬過來的。陳姓和唐姓從哪兒搬過來的不得而知?但是我們曹家,據父親講,原本是縣城西關的大戶人家,名門望族,西關老街有多半拉街的人都姓曹,有多半拉街的門面房都是我們曹家的,當然,那是舊社會。我太爺那輩,有一位是國民政府縣委參議,是官面人物,階級等級是比較高的,在縣城西關向西,有個兩路口大隊,那裡有一百擔課,是我們曹家的。當然,我不知道究竟一擔課有多少畝地,可能父親也搞不清楚。我們曹氏的祖墳,在那一個叫做玉大山的大土堆附近,後邊還有一個小池塘,再向後便是老龍埂水庫,極目遠眺,水庫的對岸再向西不遠處,便是付老莊,再向西百米,就是付底莊。據說墳地是經過先輩們精挑細選的,並且請了先生看過了的,看地的先生說雖然不是什麼至尊寶地,但定能夠讓後輩人丁興旺。也許是迷信,但後來我們曹氏的確,興旺發達,子孫滿堂,成了大戶之家。那塊塋地藏著先祖幾代人,但後來被破四舊時給平了。眼看著墳快被挖完了,只剩下了奶奶的那座時,有個領頭的問,這是誰家的墳?有人說是曹家的,便被叫停了下來。原來那人曾是小爺的同學,所以給了很大的面子,父親又趕過去,憑記憶將太爺的墳給堆起來了,所以後來只剩下兩座墳頭。記得小時候,每逢清明時節,城裡的小爺便帶著姑姑叔叔們來上墳,也是我最高興的事兒,不僅能跟大家一起湊個熱鬧,還能吃上一頓好飯。因過去家裡窮,平常沒客人來時,媽媽是捨不得做許多好吃的,就算過節過年,自己家裡人也不會奢侈的做一大桌子菜,頂多就是多煮些肉,年三十晚上吃頓餃子罷了。

《只因流年清淺》 第1章 花塚(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