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線電兵:對上、對下各一人,對左右觀各一人,收聽雲頂巖(側觀)
報告之偏量一人。
……
指揮所被稱作炮陣地的“發動機”。
上述文字表明:這大概算得上是一臺各部件精密分工、各分工精密組合的能夠產生大功率快轉速高效率的“發動機”。
五、諸元準備和射擊方法
這次對敵炮兵的殲滅射擊,多采用了精密法準備諸元。在條件可能的
情況下,能夠修正的均進行了修正,因此這種方法基本上可以保證諸元精
度。
試射採用偏差法和夾叉法交替進行。據我們體會,遠距離隔海作戰,
除對生動力量射擊外,勿論採用何種方法,準備諸元最好都進行試射,後
轉為效力射較為適宜,特別我們現在很在很多情況下準備諸元條件不具備,
試射更為重要。
效力射是採用一個方向,一個距離,用急促射和等速射交替進行的。
邊打邊修正。 152加榴炮在全號和一號裝藥情況下每分鐘3——4發是適合
的。
《軍事大辭典》解釋,“精密法”即“以同一座標系統的控制點為起始點,使用較精密的測地儀器進行測量,並用計演算法整理成果的方法”。
“解釋”絕對正確。但無疑等同白解釋,尤其是對同我一般的“炮盲”們。
請教多位“老炮兵”,大體搞懂了用“精密法”決定諸元的步驟。首先,測繪分隊於戰前要依據國家公佈的大地控制點對戰區進行測繪計算, 建立精確的戰區“座標系統”。說白了,凡金門島上特徵突出的物體,如某山峰上的大圓石、松樹,某高聳煙囪,某燈塔塔尖,某建築物上的旗杆等等,均被標定了準確的座標,構成一張可覆蓋整個金門的“座標網”。然後,發現一處軍事目標,只要以“座標網”中的某個“接近點”為依據,測出它們之間的方位距離等,便可求出目標座標,將其準確標定。 此法在作業中精度甚高,座標誤差一般不會超出5米,因此,炮戰中為雙方所廣為採用。
理論上,有了精確的目標座標,便可求出精確的射擊諸元。再針對各種干擾因素將會造成的誤差,在圖上計算修正,把修正後的諸元賦與火炮,便可直接對目標進行效力射了。而其實不然,因為對有些干擾因素會造成的“誤差量”實戰中無法精確掌握,不可能在圖上盡善盡美修正,所以為求得最佳諸元,運用“精密法”還須經過試射。
“偏差法”試射很好理解,即對炸點根據其偏差量進行修正,直到交會的炸點和交會的目標點重合為止。“夾叉法”試射多用於遮蔽目標。兩發試射彈對目標形成一發遠彈一發近彈的現象稱“夾叉”。第三發試射打“夾叉”距離的中間位置,稱“折半夾叉”,如仍未命中目標,第四發再打“折半夾叉”的中間位置。即“折折半夾叉”。這樣,很像把一根繩子不斷地對摺下去,何時與目標點重合何時為止。
試射,篩出了效力射諸元。按炮兵規則,實戰中對這個諸元仍要前後左右作極小的適度微調。鑑於此役的作戰距離已經過長,用絕對同一的諸元打仍會產生相距數十米的射彈散佈,再調整,火力必然更加分散,效果顯然不會很好。因此,應該大膽地違反書本規則,只要認準了試射所獲諸元是正確的,就鐵下心不再作任何修正,堅持用“一個方向,一個距離”猛擂下去,力求“八九不離十”的效果———圍繞目標的十幾個炸點中有一至二發靠近彈或命中彈。
炮兵射擊,實在是一個複雜嚴密,需不斷地去粗取精,精益求精的過程。
六、射擊效果、彈藥消耗
我炮兵於×日下午4時29分至6時25分,先後開始對金龜山508、509目
標試射後轉入效力射, 整個射擊到19時結束,持續2小時27分,共消耗各
種炮彈1987發。
射擊後,敵陣地當即有三處起火,並有半個月未見任何射擊活動。只
在夜間發現有數輛汽車運動。
可判斷,殲滅目的基本達到。
看完“戰鬥總結”,我的第二讀後感是:哇,這輩子幸虧沒有當炮兵。
我從小粗枝大葉、 馬虎無序得出名,做算術題多添一個0少列一道算式把加法看成減法把小數點點錯位都是常有的事。 如此粗疏, 如開大炮炸點偏差恐怕要以“公里”為單位修正才成。
於是,我便愈發贊
《8·23炮擊金門》 第5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