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8部分 (第1/4頁)

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個時期,國內、國外企業佔領的市場不一樣,國內企業佔領的是中、低端市場,國外企業佔領的是高階市場,所以國內外企業的競爭沒有國內企業之間競爭得激烈。

而接下來的3~5年,即中期,國內企業的市場實力增強了,引起了國外企業的重視,而且外企銀行經營商業信貸業務的展開,成為了外企進行併購的重要條件之一。另外,隨著外企經營分銷渠道、醫藥市場的完全放開,外企在中國的發展也不再束手束腳,而是進行了反撲。

這個時期雖然說也是中國醫藥企業的黃金時間,但隨著市場形勢的不斷變化,一些對中國醫藥企業不利的因素也日漸明顯。由於前個階段,只重銷售、不重營銷的高速擴張,逐漸出現銷售人員短缺,銷售人員素質下降的局面。醫生待遇的改善使更多的醫生以行醫為自己的終生選擇,不再參與醫藥銷售,使得這一局面雪上加霜。外企加大對華投資, 採取靈活的、本土化的策略,更是吸引了有豐富經驗的本土營銷人才加盟,以及原來從外企投奔到內企的營銷人才的回流,這使得內外企業競爭更加白熾化。

王煜全認為,針對這個時期市場競爭的特點,銷售與營銷問題浮出水面,醫藥企業應該採取“小銷售,大營銷”的策略。在經營中,應堅持“營銷指導銷售”,不受短期利益誘惑,堅持管理的正規化。

經過了中期激烈的“內”“外”較量,後期,也就是再接下來的幾年裡,醫藥市場格局產生了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性(類似某些家電和IT市場的發展趨勢):外企重新獲得競爭優勢,以更新的新藥和完善的整合營銷手段與銷售隊伍管理重新成為市場的主導。內企退回到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主要佔據農村和中小城市市場,同時為跨國企業進行加工生產。內企建立起來的龐大的銷售隊伍逐漸被外企消化,或者為外企協議銷售。醫療制度和保險制度逐步與歐美體系接軌,進一步促成跨國醫藥企業在華經營的多樣化,擴大了外企的競爭優勢。

第二種可能性(類似電信市場的發展趨勢):內企完成轉型,建立了完善的營銷和銷售體系,並在外企的競爭壓力下逐漸國際化,將自己的產品打入歐美、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同時向歐美髮達國家的醫藥研發企業投資,形成長期穩定的關係,保障了自己的產品線。外企雖然對中國加大投入,但沒能根本解決總部和地方的權力分配關係,總部未能充分放權,造成其經營手段僵化,市場份額再一次緩慢下滑。

王煜全認為,這個時期無論競爭結果是哪一種可能性,企業都應該加強構築面向未來的包含醫藥、醫療、健康與疾病管理、保險、金融等完整的產業鏈,從更高的角度贏得競爭。

根據歷史資料,並結合與我國醫藥市場最為密切的GDP、人口、醫療費用支出、藥品進口金額、藥品出口金額等因素分析,SFDA醫藥經濟研究所“全國醫藥經濟執行分析系統”運用時間數列指數平滑法設計數學預測模型。經過定量、定性分析認為,2004年中國醫藥經濟執行總體向好,增長幅度仍然較高,醫藥工業總產值增長25。54%左右,約5113。11億元;化學藥品銷售額增長16。54%左右,約1748。16億元。2004年醫藥經濟執行呈現五大趨勢:一是持續穩定增長,增幅高於2003年;二是出口碰上一定困難,進口繼續高幅增長;三是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加快,生產經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四是工業經濟效益繼續回升,商業效益下滑,兩極分化加劇;五是資產重組推動業態轉型,民營經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2004年是中國新一輪經濟週期的快速上升、穩定增長期,GDP可望增長8。5%。國家資訊中心則認為,2004年中國GDP可望增長10%。2004年,投資、出口、居民消費“三駕馬車”增長速度不減。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必將帶動醫藥需求的增長,從而促進醫藥經濟的快速增長。

近幾年,醫藥業作為朝陽產業已成為投資的熱點,大量業外資金的投入也隨著宏觀經濟的增長而不斷增加,而這些資金並非短期資金,其後續投入將源源不斷,這對醫藥經濟的持續增長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李嘉誠總是能在該出擊的時候出擊。謀利而動,是商人的本能,這並不奇怪。人們好奇的是,一向以港口、電訊業務等闖蕩天下的李嘉誠,為何突然對中藥如此垂青?

熟悉和黃近期投資脈絡的人士指出,李嘉誠有很深的“中藥國際化情結”,他早就想為自己、也為全體中國人

《李嘉誠全傳》 第2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