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4 歲到4 1/2歲 │觸覺發展 │

├────────┼──────────────┤

│4 1/2歲到5 1/2歲│朗讀 │

└────────┴──────────────┘

注:摘自許興仁編譯“蒙特梭利教具教引”上面這個表,可以當作幫助您瞭解孩子的一個參考。在這些感官的敏感期內,大人應該提供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孩子充分學習。

第11章 原理論(五)──工作人性

我們來看看小明是怎麼工作的: “小明從老師手裡接過玻璃杯,玻璃杯外圍的三分之二地方,老師已經先行貼了一圈紅膠帶。小明拿著杯子,到了洗手檯前,轉開水龍頭,將水裝到杯子紅膠帶所指示的界限,關上了水龍頭,小心翼翼地雙手捧著杯子回到了活動室。

小明看看老師,老師用手指了指地板上的那頭,原來,老師也用紅膠帶在地板上貼了一條直線。小明慢慢地走到了線的起端,雙腳併攏,眼睛看前面,一步接一步地踩在直線上,緩緩地向前走去。他的步伐是這麼的小心,杯裡的水也沒有溢位來。當他到達了線的盡頭,將水倒回洗手檯,把杯子還給老師,回到坐位,他的神情流露出極有成就的愉快,老師也報以微笑,表示讚許!” 不錯,這就是孩子很正常的“工作!”孩子在兒童之家,學習日常生活─自我訓練(走路)的成長“工作”。

大人與小孩工作性質不同

當孩子嚴肅地做前面那件工作時,你千萬不能認為那是毫無意義的,甚至以為他是學著馬戲團走鋼絲的遊戲;其實他在做著一件神聖的事──學習成人的正確走路和沉靜細心。

工作不同於遊戲,遊戲只是無目的的嬉耍,而“工作”則是一種目標,有進步的活動。

就拿前面的那個例子來說吧:小明捧著杯子走線,不僅是要他練習“用手捧杯子”、“開水龍頭”、“速度穩健”、“眼睛往前看”等等單獨的動作,更要他學習如何將這些合在一起,達到整合至平衡(協調)的狀態。

就蒙特梭利的幼兒教育來說,這件“工作”的目的:(1)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做事聚精會神, 並體驗“獨立”的滋味,而且能有秩序地完成一件工作。(2) 也藉著四肢的活動,使孩子的人格、智慧與體能同時發展。 就如少棒隊的小國手一樣,需要不斷地練習,才能使眼力和臂力協調,發揮強大的打擊力。孩子的生理、心理功能,經由不斷地活動,也才能越來越敏銳靈,日新而又新地長進。

孩子“工作”的目的是為完成自我!大人剛好相反,他們的工作是為滿足“目前社會所有”、“目前生活所需的衣、食、利、欲”,是為了維持生命!

所以,哪怕是孩子專心地在玩泥巴,你看到之後都應該高興:雖然他手上、臉上、衣上都髒,而且捏得也讓你看不出什麼“名堂”;但在他內心是,卻很乾淨而高尚,說不定是建條捷運鐵路,或是新的長城,甚或是學你做包子、麵條。因為他在專心地用頭腦“想”,用手、眼和著泥、水“忙”!這些活動、這些體驗都是為著要成為一個未來世紀的新人。

內在需要導引著工作

為什麼孩子會高興入神地玩泥巴?倒不是他對泥巴有什麼樣的渴求,而是他有股內心的“需要”,需要有東西,讓他們的雙手不斷地活動,接觸事物、體驗感覺,同時發展智慧。或許剛開始,他想捏成一匹馬,可是你怎麼看也只像一團稀巴爛泥,那是因為他手腦並不能完全協調;經過一段時間,你可以發現,他已經會運用方法,東補一塊、西捏一點地,似乎有些馬的雛型了,這表示他的手腦對於“捏握”這件事,已經逐漸協調、逐漸配合了!又,或許三個月後,他突然對剪紙感興趣,那就表示他的“內在需要”又導引他往另一個眼、腦和小肌肉協調的發展途徑去了。

偉大的母親,如果你能發現,而且高興發現孩子這種內在的需要,你不嫌他天天搞得一身髒、常常滿堂滿屋地亂糟糟,你已經是個有知識的媽媽了。

假若孩子的這種需要,能夠吸引你的興趣,開啟了你對孩子內心窺探的心扉,進而下功夫去了解他、幫助他,那你將是一個更有智慧的媽媽了。

工作是人性的特徵

就是這樣一步步地,孩子由“內在需要”的指引,藉由工作獲得“自我統合”,建構自己、創造了人類的新生命。

所以,蒙特梭利說:“工作是人性的特徵。”螞蟻和蜜蜂雖然會不斷地採花蜜、覓花粉,但它們

《"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