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8部分 (第1/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峽旄媧峭肆順隼礎�

張言堂早在院子裡等著,見慄寶山滿面春風地走出來,高興地跑上去問:“是不是獲得了意外的成果?”

“你怎麼知道?”

“從你臉上就能看得出來。”

“是這樣。”慄寶山簡要地說了一下事情的經過。張言堂又問他:

“你知道叫楊部長突然改變態度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嗎?”

“好像和他接的那個電話有關係。”

“很可能。不過,真正的原因我已經找到了。”

“你已經找到了?是什麼?”

“你來看。”

張言堂給慄寶山展開當天的《人民日報》,只見第一版上顯赫的標題登著:《太城縣撥亂反正圖大業,奇才女奉獻良策挑大樑》在長達萬餘字的文章中,剖析了造成太城經濟落後的根本原因,記述了慄寶山上任後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敢想敢幹,給銀俊雅平反,銀俊雅如何有才,如何獻出礦業興縣的良策,慄寶山及其縣委又如何打破常規重用人才,委以銀俊雅縣長助理的重任。並且說,這是太城縣在改革開放中邁出的關鍵一步,它使太城縣人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曙光。還說,太城縣的經驗,在全國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等等。

正是這一篇文章改變了楊鶴嗚的態度。確切一點說,楊鶴鳴態度的改變,是因接了那個電話,那個電話是因這篇文章。電話是地委書記辛哲仁打的。

自把楊鶴鳴派往太城以後,辛哲仁的心情就一直很沉重。平心而論,他是很不願意對慄寶山提出批評的。不但不願意批評,倒覺得應當支援和表揚慄寶山才是對的。雖說慄寶山提拔銀俊雅當縣長助理欠妥,但慄寶山總算打破了太城縣汙濁沉悶的空氣,在那裡樹起一杆令好人鼓舞、叫壞人恐懼的旗幟,使他似乎看到了太城黎明的曙光。大字報的出現,從反面說明了這一點。然而,上邊的一些領導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傳下來了那個指示。儘管他費盡心機,也不能不採取適當的形式,派楊鶴鳴去批評,去糾正。他既為慄寶山、為太城擔心,也為自己的私心而感到愧疚。他本是一個心底坦蕩,不願意做違心事的人。可多年的仕途實踐,改變了原來的那個他。每每回想起這個變化,他都心發酸,又不得不繼續下去。想當初,還在他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由於受父母的薰陶和影響,就立下了要當科學家的宏願。因此,他學習十分刻苦,門門功課成績優秀,尤其數理化在中學一直名列全校榜首,一九六五年以高分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但命運不濟,人大學不久,即趕上了文革,學業被荒廢,後來分配到了農村。那裡沒有塑造科學家必要的環境和條件,他只能隨勢而安,叫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知不覺就進了鄉機關,又進了縣機關。先是當農業技術員、農機站站長,後來又當副鄉長、鄉長、副縣長、縣長。一九八三年機構改革的時候,因他有大學文憑,又是從基層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上來的,又年輕,一下子選他當了行署的專員。後來地委書記到線,他又接了地委書記。任這個職務也已經有八年多了。從前,他對職務升遷看得很淡,不管是在鄉,在縣,還是在地區,都把精力百分之百地用在工作上,從來沒有想過,幹工作是為了升遷。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大約是最近幾年的事,他開始想到個人的升遷,而且這個意識越來越強烈,常常為此苦惱,為此憤憤不平。因為周圍的環境使他越來越體察到,當今在從政的圈子裡,升遷已幾乎成為一個人能力、水平、價值和政績的唯一標準。不管你是怎麼進到這個圈子的,一旦你進來了,你就不得不謀求升遷。你升了,是你有水平,有能耐,你榮耀,你臉上有光,眾人也高看你。你升不了,是你沒水平,沒能耐,你發灰,你臉上無光,眾人也看不起你。你要降了,那更是慘了。如果晉官像晉升學位一樣,憑學問,憑真本事,倒也罷了。可氣的是,晉官不全憑這些。隨著不正之風的蔓延,官道在一些地方變得很不乾淨。辛哲仁既痛恨那些汙穢的東西,也懼怕那些汙穢的東西。他認為,解決那樣嚴重而廣泛的問題,需要積蓄力量,需要萬眾的覺醒,也需要扭轉乾坤的人。在這種思想的指導本,他一方面痛斥不正之風,一方面又在自覺不自覺地學習適應這種環境的能力。他看到跟他一起當地委書記的人,甚道比他晚了好幾年的人,都提到省裡甚至中央去了,而自己還是原地未動,心裡很是不平,很是感到臉上無光。為了能夠升遷,他雖做不出誇大成績報假喜、肉麻地吹捧領導、送禮那一套,但特別注意研究官道上的複雜關係。總怕弄不好影響了自己。總想繞開一些障礙,達到勝利的彼岸。這弄得

《官場女人》 第2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