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0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梵漢兼通的高僧如唐朝的玄奘等,都已不甚了了。動輒以“訛也”來解釋。其實哪裡來的什麼“訛”,不過來源不同而已。

18�《〈異文化的使者——外來詞〉序》

這只是一篇序,並非專門的論文。在這裡,我仍然重彈老調:文化交流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文化交流,人類就沒有進步,就沒有今天世界上這樣繁榮興旺的景象。文化交流表現的形式很多,外來詞在其中佔一個重要的地位。外來詞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代表精神方面的,抽象的東西;一類代表物質方面的,具體的東西。佛、菩薩、耶穌教等屬於前者;沙發、咖啡等屬於後者。一部分外來詞保留原來的音,上面這些例子都是。一部分則先音譯,後改意譯,比如電話,原譯名為“德律風”。什麼字保留原音?什麼字改變?決定者是人民群眾,所謂“約定俗成”。至於其中的標準或規律,我們研究得還很不夠。

19�《說“嚏噴”》

打嚏噴(或噴嚏)是每個人都經常有的動作,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古人和今人都似乎認為是不吉祥的。我年輕的時候,稍有點古風的人,見到小孩打噴嚏,便立刻說:“長命百歲!”以祓除這個不祥。古代有專門講打噴嚏的書。最初我沒有想到,這竟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種迷信。德國人聽到小孩打噴嚏,立即說:“健康!”英國人亦有此習。後讀清魏源《海國圖志》,見*,國王一打噴嚏,舉朝舉國皆同聲應諾。又讀佛經,見如來佛一打噴嚏,群僧皆言:“長壽!”佛徒對噴嚏還有一些別的解釋。打噴嚏這一件小事,竟然在古今中外都引起了重視。我個人認為,這不是各個地方單獨發明的,而是流傳的。對研究民俗學者來說,這是很有意義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回到祖國(63)

20�《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傳統》

在中國,傳統文化與愛國主義是密切相聯的,因為愛國主義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常說,中國知識分子(當然其他人也一樣)是世界上最愛國的最好的知識分子。我這話是有充分根據的。存在決定意識,中國的歷史存在決定了中國知識分子必定愛國。中國古代以漢民族為主的政權和國家自先秦起始終受到外部勢力的威脅,如漢代的匈奴,唐代的突厥,宋代的遼金,近代則有西方帝國主義。有人說,匈奴等等的後裔現在已經成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這是事實。但在當時卻是威脅漢民族政權和國家的勢力。我們不能把古代史近代化。如果這些人的說法能成立的話,則中國歷史上就沒有一個愛國者了。岳飛、文天祥等也只能算是內戰的犧牲者,這豈不是荒唐透頂嗎?

21�《再談“浮屠”與“佛”》

我個人覺得這是一篇相當重要的論文,是上面介紹過的幾十年前寫的《浮屠與佛》那篇論文的續篇。

產生於尼泊爾和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是中國歷史上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我的第一篇論文是企圖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嘗試。從五十年後的今天來看,我當年的構思和解決方式都是正確的。只有漢文“佛”字是濁音而吐火羅文pⅲ黷與pud是清音二者難以相容,當時認為是個大難題,及今視之,不過是庸人自擾而已。

我有一個習慣,也許可以說是一個好習慣吧,我一旦抓住一個學術問題就終生不忘。佛經梵語中…am ?〉u,o的現象,不定過去詞的問題等等,都是例證。“浮屠”與“佛”也算是一個。我在上面說到pⅲ黷,pud是清音而“佛”字是濁音,我認為是個難題。雖經周祖謨先生勉強解決,但我總是耿耿於懷。四十多年後,我終於找到了正確的而不是勉強的解決辦法,所以就寫了這一篇論文,而且單刀直入,就從解決那個難題開始。

下面對這一篇論文的內容加以簡要敘述。

一、“佛”字對音的來源在一九四七年的那一篇論文中,我被清音與濁音糾纏住,脫不了身。實際上,當時我眼前就有一個回鶻文的but,是濁音,我卻似乎視而不見。可見我當時掌握的材料確實有限。我順便說一句,當時有關這個問題的材料,世界學術界掌握的也不多。四十多年以後,我寫《再談“浮屠”與“佛”》時,材料已經大大地增多。我現在抄一個表在下面:

大夏文buddha變為bodo,boddo

拜火教經典的中古buddha變為bwt

波斯文(巴列維文)

摩尼教安息文buddha變為bwt,but

摩尼教粟特文buddh

《季羨林自選集: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第3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