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秋後算賬不如民族融合 (第1/2頁)
時空寡頭koen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夏滅亡這件大事震驚了整個東亞。這個曾經和兩個大帝國三足鼎立的帝國就這麼消失了。西夏立國時,疆域範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佔地兩萬餘里。曾經得到和遼宋平等地位的西夏為整個黃土高原到敦煌的大片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額,不能說極大的貢獻,但是還是有一點貢獻的。境內的各種經濟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發展。到底是因為和平紅利、政策紅利、制度紅利還是人口紅利就不清楚了。
西夏地區生態環境脆弱,除了黃河流域的兩個平原之外,基本都是生產力極低的草原和荒漠。其80%的面積上的主導經濟都是靠天吃飯的遊牧業,距離飼料和人工牧草養殖的畜牧尚有一段距離。這種脆弱原始的經濟結構非常有利於幾乎處於工業化過程中的大宋對其開展經濟捆綁。越是單一化的經濟結構,其經濟抗風險能力越弱。這個和生態環境的多元性和抗風險能力完全一樣。
只要穿越眾手下的商隊能夠以平價供應草原必須的各種生活物資。平價收購其生產的牧業產品。西夏的絕大部分民眾就會和青海地區的那些吐蕃人一樣聽話。對繼續保留党項人習慣和髮型的党項人徵收比一般歸化的党項人重三倍的稅收,沒有歸化民擁有的諸如教育、醫療、住房、遷徙、創業等方面的補貼和福利等等。
經濟手段上的大棒和胡蘿蔔一起上,沒有那個遊牧民族可以抵抗。為了對西夏境內穩定的統治,除了軍事上的威懾之外,經濟上的捆綁也是必須的。
要是論起懷柔手段和收買人心,沒人能比得上財大氣粗又深謀遠慮的穿越眾。只要中國的‘只誅首惡,不究脅從’的傳統做到比較到位就能堵住所有大宋的官員士人等有話語權的人的嘴,又可以安撫西夏的人心,不至於引發党項人的恐慌和反抗。沒收的保皇黨和騎牆派的財產多數都經過穿越眾內部的拍賣瓜分了,籌集的錢款基本都用於支付戰爭成本費用和賠償那些大宋被夏軍進犯時搞得家破人亡的流民及其後裔了。
表面上好像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但是,關鍵是但是,穿越眾從這次滅夏戰爭中撈到的好處不勝列舉。光是一個走私的成本歸零,可以光明正大的十倍與以前的大規模運輸貨物到西夏各地就讓該地區的名下產業利潤暴增。諸如隨便圈地開礦啦,發行兩個平原的自流灌溉水利工程建設債券和興建農墾公司股票啦,大量開辦棉毛紡織廠和種植園啦,開闢從河套直接到新蒙古城的幹線道路收費關卡啦。
處理遺留的夏國權貴,重新構建該地區的政治地圖比擅長經濟建設大開技術金手指的穿越眾佈局規劃產業地圖要複雜很多倍。白佳身為該領域的權威,自然就當仁不讓的站出來擬定這些權貴的去留名單。
在前期站隊中表現好的但是沒有能力的,給個優差閒職和對應的爵位就打發了。
表現不到位,但是有能力的,在考察了祖宗八代和價值觀之後,還是安插到技術官僚的崗位去。
表現不到位,又沒有能力的,只好給點錢讓他們提前退休,回家啃老米飯了。
至於表現好,又有能力的呢?自然就想野利義榮一樣給予高官厚祿重用了,穿越眾最喜歡這樣的俊傑了。
這種處死首惡,打擊騎牆派,拉攏大多數底層官員的做法迅速的穩住了軍管時期的各地權利真空期的社會局面。大宋甄選派來的填補滾蛋的那些西夏管理層職務的技術官員到位之後,就迅速的結束了軍管。王族被俘基本上宣告了西夏的滅亡,其他地方勢力的零星反抗基本不會對強大的西北邊軍對西夏實施軍管有什麼阻礙。原本大量的非党項人部落早就不滿党項人的專橫和貪婪,地方上索取無度的党項人權貴失去最大的依靠———軍隊之後,被同源的其他羌族和吐谷渾、回鶻、漢族等被統治民族聯合起來秋後算賬。雖然很多明智的党項人投靠了野利氏,但是地方的貴族和軍官還是有部分保皇黨和騎牆派。這些倒黴的傢伙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參與了建國後侵略大宋的軍事活動,被抓捕之後列為戰犯,家族財產都被沒收充公,家屬都被集中關押在祁連山的礦區做苦力。
那些罪大惡極的首犯,比如梁太后和領軍侵略大宋的將領都被判了死刑,賜杯毒酒或白綾。罪行較輕的戰犯和政治上屬於野利氏敵人的倒黴蛋被判處1到20年的苦役不等。倒黴的年輕皇帝,未來的夏崇宗李乾順就被判處了20年的苦役,雖然他是沒有策劃侵宋和作惡多端,但是穿越眾和大宋君臣都對他沒有同情,沒有處死也算穿越眾仁厚了,溥儀的命運也算對
《第一日不落帝國》 第155章 秋後算賬不如民族融合(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