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開源還要節流 (第1/2頁)
時空寡頭koen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先進理論指導的西班牙竟然只會推進商品單一貿易,不許殖民地發展宗主國出口的任何商品的代替產業,也不準殖民地之間貿易,到最後整個西屬拉丁美洲到處都是走私商和走私貨,巨大的需求不去滿足,卻搞那種疏不如堵的腦殘政策,不僅僅損失了宗主國資本輸出在殖民地建設進口替代產業產生的利潤和減少跨洋運輸帶來的好處,還損失了海量的關稅和殖民地之間貿易的利潤。到最後還去砸錢組建運寶船隊和無敵艦隊去剿滅海盜和走私商。一邊少賺錢,一邊多花錢,要不是有金銀礦和種植園大筆的收入撐著,只出不進的經濟環境早就會把它搞到破產了。
事實上,西班牙在還沒有進入殖民時代後期的瓜分全球大潮前就破產好多次了,根本原因就是落後天主教教廷的專制和封建貴族的小農思想導致的自大無知和愚蠢外加奢侈浪費。
一個有理性的國家不可能將大量財富全部用於奢侈品的消費和軍費開支,總要留一部分作為應急的開支或者投資於有收益的生產性產業(農田水利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國有企業才是政府投資最佳組合)。在世界進入工業革命之前,財富的積累是艱辛且緩慢的,每一分錢在商人眼中都是寶貴的原始資本,而在封建國家的君主和貴族眼中都是私人可供開支揮霍的公款,而不是國家財富的啟動資金。當世界進入工業革命之後,曾近的富翁早就落魄了,拿不出革命的本錢,其國力只好和那些勤儉持家的富裕國家越拉越遠,淪為三流國家。
李基深知資源合理運用和高效運用對經濟組織的巨大好處。在管理一個作坊的時候就開始建立資源的儲備體系和最優的投資滾動體系。而到了管理帝國的決策層時,李基仍然堅持盡最大的努力去滾雪球,去搞各種短中長期的投資和消費。
和後世的西班牙不同,他主要投資的是廉價提供交通、物流、流通領域的公共服務設施,而能源、電力、農業等設施幾乎全部零門檻的對公眾開放,沒有收益或只有超遠期收益的可以視為消費的投資主要是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體系。要是向西班牙一樣把輕易的來的貴金屬收益和殖民地搜刮來的財富全部都用於軍費和宮廷舞會那就完了。
事實上軍費開支也是有收益的,每次擴張性的軍事行動都可以為帝國帶來巨大的收益。典型的代表就是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可是西班牙自從早期的對阿拉伯的驅逐和統一伊比利亞半島以及中期對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和南美印加帝國的征服都是得到巨大好處的。可惜的是進入後期的時候,西班牙已經無力支撐龐大的海外殖民地維持需要的軍費開支了,本土的衰落和相對殖民地的人口劣勢越來越明顯,資源的天平早已傾斜,一隊騎兵征服一個帝國的時代已經不可能複製了,鉅艦大炮的時代比拼的不是冷兵器時代的戰術和兵種優勢,而是決定戰略勝負的國家總體工業體系的高度和規模。
最可怕的不是沒錢沒人沒工廠,而是沒有正確認識自我的實力的能力和做出改變的決心。殖民地對於大航海時代的宗主國而言只能提供香料、食品、金銀、嗜好品。對於殖民時代的宗主國卻可以提供大量的因生產力提高太快導致的失業人口就業崗位和市場;到了工業時代,殖民地能提供的除了無盡的原料和本國稀缺的戰略資源之外還能提供搶奪世界市場的兵員和戰略縱深。資源將會從富裕轉為稀缺的時候就是殖民地這個詞彙消失在世界上的時候,殖民地將憑藉稀缺的資源這一優勢成為諸帝國爭奪的核心,因此必然被壓榨的十分過分,從而產生反抗的民族意識和獨立情緒,最後必然脫離宗主國的控制。成為政治獨立的國家。雖然只有建立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才能笑到最後,但是到了資訊時代,資源才是限制一個經濟體的核心要素。
所以一開始穿越眾就從源頭上根除了殖民地無法融入本土的問題。像美國給予關島國會席位一樣,將海外殖民地視為和本土各省擁有一樣許可權的享受體制內上升通道和帝國五年計劃的重點建設投資的區域。大量的建設專案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密度反而要比本土更大(本來封建化都沒有完成的海外諸國的起點就很低,基礎設施基本為零,密度就算一直大到20年後也趕不上已經進入工業社會早期的本土的),這種趕超不僅僅是為了提供本土需要的市場需求和資本輸出目的地,還有位帝國提供一個分散風險的體外迴圈體系,能夠極大的緩解資源不均衡的局面。人多地少的狹鄉的人口密度都會在20年內轉化為達到生態足跡符合全國平均生產力匹配的程度。
只有那些有競爭優勢的城市才能不斷發展擴張,那些沒有優勢的城市是帝國規劃部門嚴禁擴張的。比如
《第一日不落帝國》 第222章 開源還要節流(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