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40章 發鈔和兌換的藝術 (第1/3頁)

時空寡頭koen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40章 發鈔和兌換的藝術

新的年度規劃將在明年一月份制定,銀行出現了新的革新,存款在保險制度就是未來在融資領域最有框架性的基礎制度。現有的銀行體系就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一個巨大的流動性貨幣分配體系。

每個銀行網點就是一個水龍頭和水泵,而中央銀行就是提供所有水的最大的中央蓄水池。一旦出現銀行不良貸款或死賬太多導致出現鉅額虧損和倒閉,所有的存款損失都要由中央銀行買單是不合理的。

因為所有銀行並不都是從人才到制度、從渠道到啟動資金,全部都是中央銀行提供的。所有商業銀行不都是中央銀行的子公司和分支機構,而中央銀行這種無限責任組織永遠都是不可能倒閉的,除非其所有者——政府垮臺或賴賬。存款準備金並不能保證這個巨大的金融體系絕對安全,那麼存款再保險就是第二道保險。

辰基銀行只是一家商業銀行,其股東全部都是獨立的自然人和企業法人,沒有持股超過3%以上的大股東,最大的股東是持股達到2.5%的李基,其他穿越眾各自持有2.4%的股份。十五個穿越眾就持有36.1%的股份,加上穿越眾100%控股的十幾家小銀行和金融機構和數十家絕對控股以及和合作夥伴交叉持股控制的金融公司持有的七七八八的零散股份就有56%的股份了。各個地方的合作伙伴也利用自己的企業參股辰基銀行各地的支行分行,但是再有錢的合作伙伴也不可能得到超過2.5%的股份的機會,這家銀行對股份的合併限制條款之多難以想象。。

擁有唯一發鈔權的帝國銀行沒有控制一家印鈔廠鑄幣廠,所有鑄幣廠和印鈔廠和一般的鑄造廠印刷廠沒有區別,其產品被分為特種鑄造品和印刷品,其成本利潤核算和一般的同行也沒什麼區別。帝國銀行以特種商品(比普通的精密鑄造品和印刷品價格稍高)的低價買入,運進金庫之後,這些東西就成為了信用憑證,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和麵值相等的商品和服務,中間的差價全部都是信用憑空創造的。這就是鑄幣稅。

鑄幣稅減去辰基集團控股的金銀礦業公司出售金銀給鑄幣廠所得利潤,鑄幣稅的收益並不大。而鈔票的印刷需要的足額準備金也讓帝國央行不得不撥款鉅額資金到辰基集團控制下的貴金屬公司賬戶去買貴金屬才能印刷等額的鈔票。每當帝國需要加印鈔票消除商品產能增加造成的通縮時,帝國銀行就要從辰基銀行借款來購買金銀,或者請求發行國債購買金銀,才能加印鈔票。如此一來,帝國簽下的債務只能越來越多,不論是央行債務還是政府債務都只能從財政收入中撥款來還,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經理國庫也能賺點零花錢,雖說幾近於零的0.1%的年利率不算什麼,但是日積月累下去就很可怕了。按照每年貨幣流通需求量要增加5%計算。100年後就有131.5倍的流通規模。這100多倍的現金需求都要由帝國從創造信用的辰基集團借來是不可能的。貴金屬的數量絕對不能支撐到這個時候這個規模,所以中間廢除金本位就理所當然了。不過這不是當下一代人考慮的事,起碼是孫子輩的問題了。

當年流通極廣的辰基錢一比一改為帝國銀行發行的龍元時就改組了辰基銀行。帝國政府在辰基銀行借了2000萬的債務,並且以此為本金建立帝國銀行。辰基銀行擁有隨時將這筆可轉債債務轉為股份的權利。也就是說100%帝國政府控股的帝國銀行隨時可以變成100%辰基銀行控股的帝國銀行。也就是說穿越眾隨時可以成為帝國中央銀行的控制者。

發鈔權雖然名義上從辰基銀行轉移給了帝國銀行,但是實際上還是掌握在辰基銀行手中。決定帝國銀行可以印刷多少鈔票的帝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牢牢的掌握在穿越眾的手中。帝國銀行僅僅只是一個擺在前臺的傀儡。

在穿越眾看來濫印鈔票來發財就是自尋死路,偷印鈔票,慢慢的一點點的導致通貨膨脹和濫印鈔票的區別就是將週期延長而已。他們有賺不完的錢,用不著這麼麻煩。

掌握髮鈔權不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掌握權力保證自己不被其他不受控制的組織濫印鈔票偷取財富。這才是穿越眾處心積慮奪取發鈔權的目的。

財產多為不動產的富人絲毫不畏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他們的財產也上漲,其手中持有的財富並不會被貨幣貶值和氾濫稀釋。導致購買力下降,只有財產多為存款、現金、動產的窮人才會害怕通貨膨脹,節衣縮食就是必然的選擇,消費一降,庫存積壓。經濟就停滯了。

富人也不怕通貨緊縮,物價下跌雖然會導致財產賬面縮水,

《第一日不落帝國》 第240章 發鈔和兌換的藝術(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