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283章 紅海貿易見聞 (第1/3頁)

時空寡頭koen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裡就是傳說中的華夏帝國嗎?”

“不,這裡僅僅只是帝國的三級領土的入境處,嚴格意義來說是帝國的殖民地,而不是本土。‘導遊對著土包子一般的金髮鬼畜--來自德意志地區的格里高利說到。

“這裡就是帝國最靠近歐洲世界的領土蘇伊士運河特區(後來就變成直布羅陀了)。自從華夏曆1957年,所羅門王國河法蒂瑪埃及簽訂合約,以蘇伊士地峽為國界之後,為了保證和平和兩國的軍費開支不至於拖垮財政,絕對優勢的華夏帝國充當了調停人,兩國將地峽的國界線東西兩邊各自劃出30公里的土地給帝國當做調停的謝禮。

這兩個國家在這個敏感地區事實上就被華夏帝國的領土隔離開了,分別與華夏帝國接壤的兩國因此沒有必要整軍備戰,整天高度緊張的防備對方的入侵。佔據絕對優勢和軍事領先的帝國不可能去破壞自己的信譽和容忍其他國家軍隊透過自己的領土。那麼兩國的軍隊在這個地峽實際上就不可能見面了。

至於在阿拉伯半島上的所埃國界線也有薩拉森王國的幫助和港口租借地的存在保持著一種動態的軍事力量平衡,因此外國人要先透過東地中海、蘇伊士地峽、紅海(這裡因為是非軍事區,沒有軍艦和武裝力量)、曼德海峽、亞丁灣到達印度洋就毫無危險了。

所羅門的海軍和埃及的海軍都是笑話,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小舢板級別的海岸巡邏艇,唯一在職能就是防備走私和偷渡。

帝國海軍和商船隊長時間的努力肅清了這條航線附近的海盜和一切不和諧因素,讓這個海盜橫行的危險海路變成了黃金航道,既打擊了葉門到所羅門的埃及陸上傳統商業路線,也極大的增加了整個地區的貿易規模。(海運的安全自然讓陸地運輸毫無優勢。埃及的稅收部門也不能在海面攔截過往商船設立關卡收稅,商旅大大減少的麥加和麥地那兩個城市的商業收到重創,只能依靠每年朝聖的信徒來支撐其繁榮了。因為海運運費低,各種貨物的價格大幅下降。消費量大增的地區貿易市場快速的發展起來)歐洲透過海路到達塞徳港。在地峽轉乘客貨運輸馬車到蘇伊士,然後再乘船直航到印度洋各個目的地。

這樣的模式雖然比過去的全程駱駝要省錢省事。但是對紅海的影響非常深遠。首先,這條航線非常的繁忙,是整個歐洲(不包括北歐和東歐非沿海地區)和地中海沿岸和印度洋沿岸乃至太平洋沿岸交通的樞紐,大量的海船往返於蘇伊士港、吉達港、蘇丹港、吉布提港和亞丁港之間。轉運周邊地區出產的牛羊肉及其奶製品、乳香、沒藥、香精、阿拉伯膠、咖啡、椰棗、礦鹽、珊瑚、皮革及其製品、棉花、駱駝絨和羊毛以及這些纖維的紡織、刺繡、印染品的伊斯蘭傳統商人越來越多的轉變成參與國際貿易的新興商業資本家。在風平浪靜的紅海近海航行貿易的利潤自然是比不上那些從歐洲或者印度洋沿岸搞大宗商品和奢侈品貿易的親戚們有油水了。

自唐代有阿拉伯鉅商打通巴士拉——泉州航線直達中國之後。世界上最暴利的航線就一直是這條流淌著金銀的航線。中國的茶葉(綠色黃金)絲綢(白色黃金)、瓷器(和玉石器皿一樣珍貴)、阿拉伯和非洲的象牙、乳香、珊瑚、奴隸(崑崙奴)加上印度和東南亞的寶石、金銀、珍珠、香料、檀香、紅木、胡椒、犀牛角、珍稀獸皮之間的貿易利潤支撐了阿拉伯民族從彈丸之地征服了半個世界(舊大陸)。源源不斷的貿易稅收支撐了哈里發輝煌奢靡的宮殿和後宮、也支撐了數以萬計的官僚薪俸和統治最廣大領地(巔峰時多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所需的開支。

當所羅門王國出現之後,一切都變了。原本躺著都能掙錢的航線出現了大量的競爭者,大部分都是打著異教徒旗號的異國船隻。這些新型號的飛剪船迅速的搶走了阿拉伯帆槳混合動力三角帆船為主要船隻商船隊的利潤。從所羅門王國佔領並重建的亞喀巴港到阿拉伯觸及到的最遠港口泉州,到處都是打著華夏帝國旗號的飛剪船。他們滿載著遙遠東方出產的數百種物美價廉的消費品和刀劍鐵器打垮了所有的阿拉伯遠洋船隊。運費只有阿拉伯貨運船隊的一半,速度最慢的都要節省25%的時間,最快的甚至可以節省75%的時間。過去只能靠季風一年走兩趟,現在每個月都有固定的航班。短短几年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大船主和航運業鉅商都轉行當起了中國的買辦和批發商。

雖然失去了暴利的跨國貿易利潤,但是代理銷售種類繁多物美價廉的華夏帝國進口貨所得的利潤比起前者也不差。茶葉、絲綢、瓷器的主流進口目錄迅速的被精美如畫的印花棉布、結實耐

《第一日不落帝國》 283章 紅海貿易見聞(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