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承包關稅和富可敵國 (第1/2頁)
時空寡頭koen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廣州香港島,現在改名為黃金島的貿易特區,也是名義上最大的對外走私區域。這個特區是大宋帝國上上下下都知道但是管不了的走私聖地,整個廣南東路的負責該地區的所有官員都保持了默契般的沉默。
不光是穿越眾包稅的大手筆,也包括廣州市舶司不降反增的關稅,各種合理但不合法的理由堵住了他們的嘴。砸錢買來的不受外界干預的完美環境,和基本上屬於穿越眾下屬產業內部物流和統一出口的保密性,東南亞各國和財大氣粗的番商只要想大批次購買物美價廉的中國特產都要來到這個深水良港採買。提前出現的景泰藍、琺琅瓷、粉彩瓷、釉裡紅等珍品已經出現就被熱烈追捧,牙雕、木雕、點螺鈿漆器、玻璃和琉璃器皿、鍍銀玻璃鏡等大批次奇珍更是引發了狂潮。
當然這裡出售的的一切獨有商品都是穿越眾旗下的產業專賣或專門生產來出口的外銷型貨品,所有交易結算都只收辰基錢和大宋帝國的銅錢,這種半霸王條款讓前來採買的外商和官府採購和買人員十分痛恨又無奈。太皇太后親自下旨要求不得和買,各位相公也透過了最新的政府採購條例,加上辰基商會半皇商的身份,在習慣了低價甚至無償取得指定和買商品的貪官眼中,辰基商會是一個充滿財富的炸藥庫。
之前未下旨意的時候,負責採買宮廷用度和消費品的內官和負責官員辦公用品的吏員曾經專門到銷售各種高階貨物的辰基商會掃蕩,但是滿載而歸之後第二天就被告知自己因為涉嫌搶奪民財而被撤職法辦,新帳舊賬一起清算的結果自然是被拿出來當做典型發配到雲貴邊境充當渴望人力的莊園主購買的奴隸了。不管這些肥差背後的大人物怎麼幹涉,都被太皇太后暗示過的司法官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有了前車之鑑的提醒,後來採買的經辦人員自然收斂了很多,加上辰基的員工得到穿越眾的授意,經常送禮和在價格上給予大宗採買優惠價的多種小回扣,自然辦事就很順利,效率極高了。
自從唐代安史之亂之後,國力衰弱下去,各國佔便宜的朝貢貿易被現實的壓力逼迫改為市舶司貿易之後,各國基本不會在用不值錢的本國特產前來中原騙取中國皇帝對進貢的回禮了。唐代是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的重要轉折點,唐朝廷在廣州設立了市舶貿易制度,由海道來廣州貿易的國家大為增加。到了宋代,與廣州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不少於五十個。廣州成了‘萬國衣冠,絡繹不絕‘的著名對外貿易港。大批船舶貨物從海外運到廣州,再從廣州運送全國各地。廣州的舶貨物從海外運到廣州,再從廣州運送全國各地。廣州的舶貨除了部分朝廷直接北運外,其餘全部在廣州貿易,形成廣州巨大的舶貨市場。中外商人在這舶貨市場中獲得高倍利潤。1080年,宋朝廷正式修訂了《廣州市舶條》,並向全國推行。條文主要是關於海舶出入港的管理,徵稅的新規定,專賣專買的規定等。
廣州市舶貿易量最大的仍是阿拉伯,其次是蘇門答臘島和爪哇。
北宋開寶四年(971)設市舶司於廣州﹐以後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陸續於杭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泉州、密州(今山東諸城)設立市舶司。取而代之的市舶司貿易自然屬於市場經濟的民間為主體的非官方貿易了,從規模和進出口貨物的種類豐富程度上自然要比以前大得多。
宋代沒有關於市舶制度的統一﹑完整的規定﹐市舶司的職責主要包括﹕根據商人所申報的貨物﹑船上人員及要去的地點﹐發給公憑(公據﹑公驗)﹐即出海許可證﹔派人上船“點檢”﹐防止夾帶兵器﹑銅錢﹑女口﹑逃亡軍人等﹔“閱實”回港船舶﹔對進出口的貨物實行抽分制度﹐即將貨物分成粗細兩色﹐官府按一定比例抽取若干份﹐這實際上是一種實物形式的市舶稅﹔所抽貨物要解赴都城(抽解)﹔按規定價格收買船舶運來的某些貨物(博買)﹔經過抽分﹑抽解﹑博買後所剩的貨物仍要按市舶司的標準﹐發給公憑﹐才許運銷他處。
市舶收入是宋王朝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北宋中期﹐市舶收入達四十二萬緡左右。宋政府還透過出賣一部分舶物增加收入。太平興國二年(977)﹐初置香藥榷易署﹐當年獲利三十萬緡。掌握先進經驗的穿越眾自然會利用手中的‘趙守忠為代表的院外遊說集團’的能量包買各個市舶司的收稅權。穿越眾自然不可能出價低於現有的稅額來承買包稅權,元祐四年的稅收全部折算為現金的總額大約120萬貫,這點錢在後世幾千億的關稅總額面前只是毛毛雨而已。稅收改革的範圍自然要從土地稅覆蓋關稅,以前落後的實物稅徵收方法改為現金稅後自然會增加稅額,所
《第一日不落帝國》 第八十五章 承包關稅和富可敵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