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十三章 最靠近西天的地上佛國 (第1/2頁)

時空寡頭koen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宗教和文化的推進沒什麼準備!老趙有什麼建議和想法?”工科男們沒有能支聲的,各個緊鎖眉頭表示沒有辦法。李基只能詢問歷史權威趙守忠了。

趙守忠只有老實的說“我就簡要介紹一下吐蕃的文化和宗教的歷史核心藏傳佛教的一些重點,希望大家能集思廣益出點妙招。

藏傳佛教是在中國青海、西藏、內蒙古以及現在距離西藏較近等地區流行的一種宗教。公元7世紀佛教密宗傳入西藏。也稱為喇嘛教。自稱“佛教”或“內道”。有人認為藏傳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佛教與西藏本地宗教“苯教”結合的產物。

佛教之所以為佛教,在於其三藏經典與戒律,以及法脈的傳承。藏傳佛教所依據者是真實的三藏經典,而未經過其他宗教修改;藏傳佛教的戒律體系是真實的佛教體系,比丘、比丘尼、居士瑜伽士等戒律一應俱全;在法脈上,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延續到今天,由清淨證悟的大德傳承代代相傳至今。

藏傳佛教可以說是完整地儲存了整個佛教的形式與精髓,相反地,漢地佛教則依據本地風俗而捨棄了一些內容,例如漢地沒有班智達這些概念,沒有辯經等,這些都是佛教本身就具有的東西,又如漢地佛教造像方面也偏重於姿態優美的佛與菩薩形象,而對形象可怖的菩薩,則少有造像,而西藏佛教則不如此對待。而苯教本身屬於外道,但也有相當數量的鬼神皈依這個宗教,也有很多護法神,蓮花生大師在應藏王邀請,從印度來到藏地之後,降伏了這些苯教的鬼神,使之皈依佛教。現在一些佛教的大德,也因為一些特殊的用意,學習苯教的教法而成為苯教的上師,雖然如此,佛教仍舊是佛教,並未加入苯教的元素,但苯教卻參雜越來越多的佛教元素。

藏傳佛教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藏族地區形成和經藏族地區傳播並影響其他地區(如蒙古、錫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語傳播的佛教,如蒙古、納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語言或文字,但講授、辯理、唸誦和寫作仍用藏語和藏文,故又稱“藏語系佛教”。

藏語系佛教始於7世紀中葉,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時,兩位公主分別帶去了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和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經。依據藏地佛教史記載松贊干布本身為十一面千手觀音,文成公主與尺尊公主分別為綠度母和白度母,後建大昭寺和小昭寺。松贊干布本身頭上還有一個頭,上部的頭為阿彌陀佛的頭,為避免人產生邪見,平時用布將上面的頭包起來,這在西藏著名的著作《柱間遺教》(印度享有盛譽,被尊為第二佛陀的阿底峽尊者,前往西藏,望見山中光芒而在觀世音菩薩的指引下開取此書)中提及。

隨著喇嘛教在西藏的發展,上層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權,最後形成了獨特的、政教合一的藏傳佛教。佛教大規模地傳入西藏應該從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時開始。佛教從兩個方向傳入,漢地和印度。當時的西藏松贊干布藏王,在他的兩個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爾毗俱胝,藏名尺尊公主共同的影響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學習梵文和佛經,回來後創造了藏語文字並開始翻譯了一些佛經,並制定法律明令人民要虔信佛教,佛教開始在吐蕃傳播起來。

松贊干布之子赤松德贊對佛教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首先,迎印度僧人寂護和蓮花生入藏。寂護和蓮華生入藏之後,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在桑耶寺建成後,赤松德贊特地派人到印度請來12位僧人,為7位吐蕃貴族青年剃度授戒。這7人出家是西藏佛教史上極為重要的一件大事,是藏人出家之始,他們在藏文史籍中被尊稱為“七覺士”。並請譯師從梵文翻譯大批佛典,同時也從漢文翻譯一些佛經。因此,佛教三寶——佛、法、僧終於齊備。此時譯經事業開始興盛。這段時期共編著了四部目錄:旁塘目錄、丹噶目錄、青浦目錄。赤松德贊之後的3位贊普也都大力扶植佛教,僧侶免於賦稅和體力勞動;王宮內設定供奉佛、法、僧“三寶”的道場,讓僧人參與國政。

赤松德贊之子赤祖德贊(又名赤熱巴堅)再次對佛教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有一個事件可以表現他對佛教的態度:當僧人講經時,赤祖德贊坐在中間,頭髮編成兩辮束以長絲帶伸展在僧人座位上,然後讓僧人坐上去,以此表示他對僧人的尊敬。赤祖德贊興佛主要措施有:興建烏香多寺、制定七戶供僧的規定(規定每7戶平民負責供養1位僧人的生活)、釐定文字(西藏曆史上第二次釐定文字)、統一譯例(頒佈了厘

《第一日不落帝國》 第二十三章 最靠近西天的地上佛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