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教育宗旨,必須重建“新學制”。

為此,日偽當局從1932年6月始,做了歷時5年之久的準備工作。1936年,日偽當局在完成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控制東北的經濟命脈,建立起全面的殖民主義統治之後,日本侵略者的侵略重點開始向掠奪軍需資源,擴軍備戰的方向轉移。基於這種帝國主義政治、軍事的需要,“新學制”的制定也加快了步伐。1937年4月,偽滿洲國政府將決定的學制“成案”提交“學制調查委員會”,徵求意見,其後由偽國務院會議和參議府會議審議透過。於1937年5月2日,即溥儀“訪日宣詔”公佈兩週年之際正式公佈,並規定從1938年1月1日起實行。同時,與“新學制”相配套的各級各類學校令由偽民生部大臣公佈。1937年10月,偽民生部又公佈了各級各類學校令的實施細則(學校規程)。偽滿“新學制”的頒佈和推行,標誌著殖民主義教育在東北的全面實施及殖民教育體系在東北的正式確立。

“新學制”的基本內容是:

1�提出完整的奴化教育方針。其內容是:“遵照建國精神及訪日宣詔之趣旨,以鹹使體會日滿一德一心不可分之關係及民族協和之精神,闡明東方道德,尤致意於忠孝之大義,涵養旺盛之國民精神,陶冶德性,並置重於國民生活安定上所必需之實學,授予知識技能,更圖保護增進身體之健康,養成忠良之國民”。《滿洲帝國學事要覽》,偽民生部教育司1941年編。這一奴化教育方針,把“建國精神”、“日滿一德一心”、“民族協和”等殖民主義思想作為教育的“根基”和青少年的道德規範。反對“偏重知識教育”,強調“知識技能”教育和增進學生身體健康。使青少年成為忠於日皇、具有某種技能和健康體魄的熟練勞動力,以便供日本侵略者驅使,為其經濟掠奪,擴大侵略服務。

教育侵略日本對華教育侵略(14)

2�確立系統的殖民教育體系。“新學制”將學校系統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個階段和師道教育、職業教育兩個門類。初等教育是偽滿教育的重點。包括國民學校(初級小學)四年,國民優級學校(高階學校)二年。國民學校培養目的是:“留意學生身心之發達,培植國民道德之基礎,授予國民日常生活上所必須之普通知識、技能,培養勞作習慣,育成忠良國民之性格”。《滿洲帝國學事要覽》,偽民生部教育司1941年編。國民優級學校培養目的是:“留意學生身心之發達,涵養國民道德,主授關於實務普通知識、技能,培養勞作習慣,提高其為忠良國民之資質。”中等教育是“新學制”的主體。包括國民高等學校和女子國民高等學校,修業年限由原來的六年降為四年,目的是“施行以實業教育或實務教育為主之國民教育,養成堪為國民之中堅者”。學校分為農、工、商等科,實際上均為職業教育,而非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其目的是“以修煉鞏固之國民精神,修得高等學術理論及實際,養成國家樞要之人才”。大學分為農、工、醫、政法等類,除醫科類修業年限為四年外,其餘均為三年,比原來縮短了一年。偽滿並無綜合性大學,除“建國大學”外,均為專科學校和準大學。師道教育(師範教育),包括師道特修科、師道學校、師道高等學校三個方面,是“新學制”的重點,目的是為實施奴化教育培養中小學教師。職業教育,實際上是技工學校,目的是“涵養國民道德,授予關於職業之知識、技能”,為各生產部門培養勞動力。

偽滿洲國的“新學制”是典型的殖民地奴化教育制度,充分體現了殖民主義教育的本質特徵。其特點主要是:①突出奴化思想教育。“新學制”把奴化思想教育擺在特殊重要的地位,貫穿在教育目的、課程設定、教材和日常訓練等各方面。初等教育設定“國民科”,將“詔書”、“敕語”等宣揚殖民主義的東西作為教學內容,幾乎佔去全部課時的一半。中等以上學校均設有“國民道德”課,內容則是宣傳“皇道”、“神道”、“建國精神”、“一德一心”、“民族協和”等精神毒素。②把日本語列為“國語”。各級各類學校普遍開設和加強日語教學,中學的日語課已超過了“滿語”的時數,大學則完全用日語講授。③縮短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修業年限,降低教育水平,實行愚民政策。中等教育由六年制縮短為四年制;高等教育由四年制改為三年制。全部學程13年,比當時日本的學制整整縮短了5年。再加上精神教育、勞作教育和實業教育作為主要的教育內容,從而限制青少年對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降低了他們的文化科學水平。④強調“實務教育”,使中等教

《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 叢書》 第1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