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讓地,日本侵略者在臺灣開始了長達51年之久的殖民統治。1895年,樺山諮紀出任臺灣第一任總督,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頒佈了《關於赴任之際的政治大綱的訓令》,確定了日本在臺灣實行殖民統治的大政方針。《訓令》聲稱,臺灣是日本的“新版圖”,是亟待沐浴“皇化”的地方。因此,臺灣總督施政的基本原則是恩威並行,即一方面進行法西斯統治,鎮壓臺灣人民的抵制和反抗,使臺灣民眾不敢萌發“狎侮之心”;另一方面,透過文化教育侵略,泯滅臺灣人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使之做日本殖民統治者的順民和奴僕。這是日本殖民者在臺灣施政的總綱領。日本殖民者在臺灣開辦學校、經營教育的全過程,均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
制定“同化主義”政策
1896年12月,臺灣總督府掌管學務部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在講話中稱:“本島統治之根基,在國語之普及與國民性之涵養;故加速實施初等義務教育制度,強迫入學,根本上施予同化,為最緊要之事件。”汪知亭《臺灣教育史料新編》,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日本在臺灣實施同化主義教育政策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強制推行日語教育,把日語作為同化的橋樑;二是對臺灣人實行“心性同化”,大量輸入日本文化,取締和根絕臺灣原有的文化,最終使臺灣人歸附日本,成為日本民族的一部分。1895年6月26日,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在臺北市近郊士林附近的芝山岩學務部裡設立學堂,先後招收21名臺灣同胞為日本語練習生。8月末,在《學務部施設事業意見書》中強調提出臺灣人要學習日語。第二年4月,總督府公佈直轄學校官制,在臺灣各重要城市設日語練習所、日語夜學會、日語普及會、日語獎勵會等,臺灣總督府編印的教科書
對學好日語的給予“秀才”稱號。1937年,又將選修的漢語科取消,強制推行日語教育,完全取消漢語。據1939年統計,全臺日語講習所共15126所,學生有89660人。日本在臺灣不僅設定大量推廣日語的訓練機構,還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對臺灣人學習日語、運用日語加以引誘和強制,如獎勵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日語、採用日本的生活方式,對此類家庭優先照顧其子女上學,優先任用公務員,還享有營業、就業優待,並提供去日本考察的機會,增加日常必需品的配給額等。採取的強制措施,如中學入學口試皆用日語,不學日語不得升學,在公共場所或機關辦公必須用日語,考取官員必須加試日語。特別是向山區高山族推行日語的手段更加野蠻,甚至利用警察、憲兵看管上課,強迫學習日語。據1942年統計,高山族日語講習所有267所,學生18501人。
1914年11月,日本人板垣退助來臺灣組織同化會,發表《臺灣的急務》文章,指出“(臺灣)三百萬新歸屬的人民,對祖國統治的根本方針有些疑問”,要探討這些疑問的解決,為更廣泛實行同化政策做輿論準備。12月20日,日本成立同化會,對臺灣同胞強制實行“心性同化”政策。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對此解釋說:“要感化臺灣島民,具備帝國臣民的天性”,“要採取恩惠訓服。”這樣便把同化教育推向臺灣全社會。也就是說,不僅在學校透過日語教育實行同化教育,而且遍及整個社會教育,使臺灣居民的民俗、生活習慣、往來禮儀、婚姻家庭、戶籍管理,甚至姓名等,全部同化於日本。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同風會、同化會、風俗改良會、戶主會、主婦會、青年會、處女會、敦風會、敦俗會、矯風會、興風會、共榮會等組織,遍佈臺灣的各州、郡、市、町、莊,對臺灣人民進行“心性同化”的教育。
教育侵略日本對華教育侵略(4)
日本殖民者對臺灣實行同化教育政策,不僅意圖明確,而且不斷得到強化。其主要目的是:1�便於推行其政令,加強殖民統治;2�廢止臺灣本地的語言,從思想到日常生活使臺灣人喪失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3�透過同化教育培養臺灣人具有日本的所謂國民性格,便於進行殖民統治;4�泯滅臺灣人民的反抗意識,以便配合其對臺灣的經濟掠奪。日本在臺灣的同化主義教育政策,是為其政治上的殖民統治和經濟上的殘酷掠奪服務的,只不過在侵臺初期,鑑於對臺灣的佔領剛剛開始,面臨著臺灣人民的不斷反抗和抵制,日本侵略者不得不用同化教育這樣比較含混的政策術語,為其險惡用心罩上一層文化的色彩,因而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實行日本教育制度
隨著日本在臺灣殖民地位的鞏固和對中國內地
《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 叢書》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