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叢書簡介

對於侵略者的屠殺行經,無論怎樣的憤怒譴責和正義聲討,都不過分,都十分必須,事實上,我們每次大的紀念活動也都是群情激憤,令人昂然;對於我們自己的奮勇抗戰,無論如何歌頌,也都是十分需要的。但這一切都是遠遠不夠的。情緒上的宣洩,自然都十分重要,但如果沒有理性的導引和行動的保障,不但大打折扣,而且蒼白無力。紀念不僅是為了前人,更是為了後人,是為了後人不要重蹈覆轍。60週年來臨之際,理性反思那場戰爭,反思戰爭為什麼爆發,反思日本人為什麼能夠侵略中國,反思中國人為什麼會被一個彈丸小國侵略,現在和將來我們如何才能避免悲劇重演,應該是最好的紀念。中華民族不能僅僅滿足於情緒上的激憤這類淺表層面的作業了,都60年了,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了。

2005年國家重點圖書《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研究叢書就是本著這個目的而策劃。叢書試圖避開屠殺和抗議,從深層文化視角,透視並反思日本侵華戰爭,史論結合地、理性地研究日本人對中國的各種侵略行為背後的根源尤其是各種文化侵略。文化本身並不是武力,但當文化被用來為武力侵略服務的時候,包括事先製造侵略他國的思想輿論,對將來武力侵略他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進行種種學術意味的設想、研究和論證;或在戰爭中為侵略進行宣傳、辯護;或在佔領他國的條件下,以奴役被侵略國的人民為目的,蓄意歧視、汙衊、毀損、破壞、掠奪物件國的文化,並將自國的思想觀念、宗教信仰、文化設施、自國的語言文學等強加於物件國,這些“文化”的行為都構成“文化侵略”。同時,文化不是行為,但卻是行為背後的根源。

叢書共4冊,全部於2005年6月由解放軍(崑崙)出版社出版發行。《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研究日本人對中國的陰謀以及在戰前戰時戰後對中國採取的各種文化侵略。日本對華文化政策是日本試圖長期征服中國而採取的長遠戰略,他們在100多年前就設計出了先佔領東北排斥俄國人,進而華東、華北、華南及全中國的方案,令人震驚!中國人不可不讀。該書是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專案。

《日本右翼言論批判》是中國學者對日本右翼文人的回擊。作者站在民間立場上,對日本右翼文人鼓吹“皇國”史觀、美化侵華歷史、推卸侵略罪責、否定南京大屠殺、敵視中國及中國人民的歷史觀做了深入的剖析與批判,並對日本右翼歷史教科書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批駁。

《日本對華教育侵略》揭露日本侵華教育的險惡用心:徹底摧垮中華民族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培養日本民族的“皇國觀念”,達到徹底滅我國家、滅我民族、滅我文化的目的。當時很多東北人甚至不知自己是中國人!本書揭露日本侵華教育的險惡用心及對中國人的毒害;該書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專案子課題。

《“筆部隊”和侵華戰爭》研究批判小鬼子的軍事文學!“筆部隊”指為侵華戰爭搖旗吶喊、狂熱地鼓吹殺人、肆意顛倒是非的所謂作家們。該書是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精品工程專案,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本書簡介(1)

國家重點圖書《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研究叢書由解放軍(崑崙)出版社出版。

一、

近現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是全方位、多層面的,正如日本的許多侵華理論家所強調的,那不僅是一場軍事的戰爭,而且是一場“文化戰”、“思想戰”。近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已經不同於15~17世紀倭寇在東南沿海地區的搶劫騷擾,而是以長期佔領中國,將中國殖民地化(即所謂“皇化”)為目的。換言之,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不僅是要抗日的中國人的“命”,而且更要中國人的“心”。前者靠刺刀槍炮就能辦到前言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後者卻需要利用“文化”這把軟刀。因此,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整個過程中,“文化侵略”作為侵略的一種方式和途徑,是與軍事侵略、經濟掠奪相始終的。

實際上,民族國家之間的戰爭往往不僅僅是純武力的較量,也是文化的較量,因為武力只能消滅和征服物件國人民的肉體,而無法征服其思想。縱觀現代帝國主義的侵略史,“侵略”往往並非純武力的侵略,也必然伴隨著文化的侵略。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尤其如此。在現代日語中,也有“文化侵略”這樣一個漢字片語,其意思是“文化的侵略”,即利用“文化”的手段,為“侵略”服務。但是,當年日本人並不把“文化侵略”叫做“文化侵略”,而是稱為“文化方策”、“思想戰

《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 叢書》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