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節

江山

第一章:失至親含淚報仇,為前程忍辱負重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柳永《八聲甘州》

1

乾隆三十二年秋,七月七剛過,山東昌邑地界正冷風蕭瑟,泛黃的葉子不住地從樹上飄落下來。這幾天一直下著纏綿細雨,海滄黃埠灘鹽場內一片寂靜,隨處可見雜亂堆放的海鹽。

工人們暫時無活幹,都躲於工房內休息。而本該在鹽場內巡邏的緝鹽司兵丁們為避那凍死人不償命的透骨秋風及打在臉上都會疼上片刻的冰雨,都躲藏了起來,各自找樂子去了。

就在這當口,從鹽場一處隱蔽的破口處悄然摸進兩個手提大布袋且身形鬼祟的人,打頭的是一個四十出頭的壯漢,他一到鹽地便馬上領著一個面黃肌瘦、身體單薄的小孩子拼命地往手中的麻袋內塞鹽。只不到半盞茶功夫,便已裝滿二麻袋的鹽,隨後又悄無聲息地照原路返回,整個過程絲毫並沒驚動鹽場內的鹽丁們,熟門熟路的,一望便知是精於此事之人。

在歷朝諸代,鹽稅都是財政中的重中之重,因利潤絕高,故鹽業都由國家嚴格控管。清之鹽法,設鹽區十一,計有:長蘆,奉天,山東,兩淮,浙江,福建,廣東,四川,雲南,河東,陝甘,每區皆有鹽法道道員或巡鹽使為主管官。

其中尤以長蘆、兩淮、奉天的鹽物美價廉,味感好,銷路極佳。北鹽南運,可獲得極高的利潤,可謂普天之下利潤最高的行業。

而對於鹽的控制,官府更是嚴密,平民百姓必須憑票定點定時領取食鹽。百姓即憚於奔走領票之煩,又有守掣之苦,馱運維艱,故往往買之於私販者,私販之人則大多是家境貧窮到了極至而不得不鋌而走險之徒。

今日潛入黃埠灘鹽場之人姓張名有全,山東昌邑縣人,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為維持生存,每月都攜其義子許維趁鹽場鹽丁不備之機,暗中偷盜食鹽以換取相應的糧食及銀錢。到三十二年七月止,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

“乾爹,呆會還是在老地方與文爺碰頭嗎?”只有十四歲的許維,面目頗為俊秀,不像他義父那般黑漆漆如樹皮般的老臉,雙眸閃著黑而清的目光。

他乃曹州人氏,乾隆十八年生人,其雙親早亡,因家鄉受水災一路討飯至昌邑,某日飢餓難耐昏倒路邊幸被張有全救回。

每當回想起那日因飢餓摔倒於地,身上的力量在一絲絲地慢慢流淌光,靜靜曬著冬日的太陽,等待著死神的召喚時,許維不禁就是一陣顫抖。若不是義父的一個小窩窩頭,世上早就沒有了許維這個人。

“是啊。不過這種殺頭生意此次做完下次就收手不做了,聽說官府已經又開始嚴查。我們好歹也積攢了不少的銀錢,下個月去濟南城看看有沒點小生意可做。”

張有全那是有感而發。做散鹽生意,真的是提著腦袋在走路,一不小心就會被巡役逮住。這不,月餘前,老街口的王三與李四就是因為在馬廟鹽場偷了幾袋鹽就被巡役砍了腦袋,到現在那抹了石灰的腦袋瓜子還掛在城門口示眾,都被風乾得差不多了,怪嚇人的。

文爺是昌邑的鹽梟,專收散鹽,聽說後臺勢力滿大的,還從沒被官府抓過一次,只要到了吉子鎮就是安全的。而在昌邑,有許多人都與張有全一樣做著偷盜食鹽之事而後再轉賣給文爺。若中途被鹽丁發現,偷盜者都是當場被打死的命,到了官府連冤都沒得申。

父子倆把藏於鹽場外一暗處的扁擔及竹筐取出,把兩麻袋的鹽放在筐內,然後摸黑一腳高一腳低地輪著挑著擔趕向吉子鎮。文爺收散鹽都放在吉子鎮,那裡也有文爺的人,在那交易還算安全。

離吉子鎮還有三里地的時候,突然前方燈火大亮,從黑影中竄出數十名手執火把的差役來,胸前的公服上繡著斗大的一個巡字,右手上均握著鋼刀,還有數名手持弓箭,凶神惡煞地直衝上來。

“嘿嘿,我說張有全,你還真膽大啊。居然敢私販散鹽,這下大爺有賞錢拿了。”率先開口的是老熟人巡役李蘭。

“李爺,求您行行好,放我們一馬吧。家裡都沒吃的了,這小孩都快給餓死了。。。。。。”張有全邊說邊塞了點碎銀到李蘭手中,這一切都是那麼的熟練,彷彿二人經過千百遍的排練一般。

李蘭接後只是微笑不語,輕輕掂了掂,差不多有半兩碎銀,於是指了指張有全背後的那名差役開口說道,

“張有全,今日不是我不幫你,而是與我

《江山物語》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