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熟劑促長的水果等等。導致嬰兒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差,特別是肝臟的免疫力大大下降。

出現這樣的掌紋,嬰兒會用什麼樣的“語言”表現給爸爸、媽媽呢?—— 無休止地哭。有這種掌紋特徵的嬰兒,每天睡眠時間短,睡著的時候還好,一旦醒來,就會哭個不停。小臉總是氣憋得紅紅的。爸爸、媽媽整天抱著他跳“迪斯科”,真是辛苦啊。但是沒有辦法,誰讓媽媽的孕期不注意飲食和合理身體調養呢。

我們剖析完了“手和腦”千絲萬縷的聯絡, 使我想起了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曾說過的話“手是人類外在的腦”,能反映大腦的技能和心理活動。

是啊,20世紀是手科學發展的世紀,我國在手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手的修復上站在了世界頂峰(斷手再植、足趾及皮瓣移植、臂叢損傷的診治等) ;在皮紋上成功應用了皮紋多元智慧檢測系統;在掌紋上突破了130多種疾病在手掌紋線上的對應規律等等。這些成果真是可喜可賀。

我現在致力於人體生物特徵研究的一個新學科——掌紋醫學。掌紋醫學涵蓋了掌紋診斷學、掌紋治療學、掌紋預測學、掌紋心理學等領域。研究這些新學科,都是以手為基礎,破譯它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紋線。其中掌紋診斷、治療技術,這些年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利用掌紋診斷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已經被世人所認可。

但是,根據心理的變化分析引起的掌紋變化,再從紋線中分析出具體的心理問題,這屬於掌紋心理學領域的研究,當前尚處於起步階段,多數掌紋研究者正在努力探索,希望能夠掌握其中的一些規律。

為了推動這方面的研究,我想把自己在掌紋與心理方面研究的一些淺薄臨床經驗提供給大家,希望我們能共同在掌紋心理學方面有所突破——透過手來研究腦和心理疾病的關係。

◎1…3歲“嬰幼兒期”掌紋與心理

“嬰幼兒期”心理病

嬰幼兒也會患心理病,你信嗎?這個問題是我們為人父母的人必須要思考的。

父母的“私心”對嬰幼兒心理的影響:

現在很多父母,都為了自己的“私心”,而影響著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做媽媽的,為了使自己的身材苗條,選擇不哺乳,請月嫂照料,什麼也不管,連晚上睡覺也是讓孩子跟著月嫂。做爸爸的,為了自己的生意、工作,希望母子都由月嫂照顧。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愛、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懷中的樂趣,因而以哭鬧“抗議”。

家庭缺陷對嬰幼兒心理的影響:

父母感情不和,他們養育的嬰幼兒也總顯得很憂鬱。這說明嬰幼兒雖不明白父母間的微妙關係,但是他們卻能敏感地警覺周圍發生的微妙變化。如果夫婦每天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嬰幼兒不明白父母為什麼吵架,吵的內容是什麼,但他們卻能從中學會憎恨和仇視。他們的神情就會變得很憂鬱,這是一種非言語資訊交流。

非言語資訊交流包括人的表情、態度、說話的語氣、語調的高低等等。這種資訊作為言語資訊的補充而存在,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從出生到3歲的嬰幼兒來說,他們還不懂許多道理,他們很容易在情緒上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可以說,非言語資訊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父母在家中經常無故發火,常給孩子臉色看,這容易使孩子性格變得膽小、內向。

時下,因父母關愛不夠和教育不當等原因,引發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疾患不斷增多。很多案例表明,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疾病其實早在嬰幼兒階段就已經埋下隱患。

從嬰兒期到學齡前時期的心理疾患,如果沒有得到有效、及時的矯治,就會引發精神上的疾病,後果不能低估。心理學家告誡父母在關心自己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時,也應該關注一下心理健康,科學地對待孩子生活與學習,使他們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長。1至3歲是孩子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孩子的行為,以便及早發現嬰幼兒的心理問題,解決問題:

1。觀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情況。

2。觀察孩子是否動作笨拙、磨蹭、自理能力差。

3。觀察孩子是否有情緒問題。

4。觀察孩子的適應和交往能力,有沒有內向、孤僻、不說話、不與別人溝通等問題,要及早發現是否有自閉症的問題,及早治療。

5。觀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沒有口吃、發音不清、話多、愛重複、表達不清、自言自語等問題。

《手會說話》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