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頁)
天淨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況顯然不是那樣的;年齡也會差不多一樣,而到20世紀初,情況已經一清二楚,有的山脈(比如烏拉爾山脈和阿巴拉契亞山脈)要比別的山脈(比如阿爾卑斯山脈和落基山脈)古老幾億年。提出一種新的理論的時機顯然已經成熟。不幸的是,地質學家們不希望把這個任務交給阿爾弗雷德·魏格納來完成。 首先,他的觀點很激進,對他們學科的基礎提出了質疑,不大可能在聽眾中產生多大熱情。這樣的一種挑戰即使來自一位地質學家,也會是相當痛苦的,而魏格納沒有地質學的背景。天哪,他是一位氣象學家,一名氣象員……德國的氣象員。這個缺陷是無法彌補的。 所以,地質學家們想方設法要駁斥他的證據,貶低他的見解。為了迴避化石分佈的問題,他們就架起古代〃陸橋〃,只要那裡需要。當發現一種名叫〃三趾馬〃的古馬同時生活在法國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時候,一座陸橋就在大西洋上架起來了。當發現古代的貘同時存在於南美洲和東南亞,他們又架起了一座陸橋。過不多久,史前海洋的地圖上幾乎到處都是假想的陸橋……從北美洲到歐洲,從巴西到非洲,從東南亞到澳大利亞,從澳大利亞到南極洲。這種鬈須狀的連線物出現得很快,只要需要,把一種生物從一個大陸搬到另一個大陸,消失得也很快,最後就無影無蹤了。當然,這種東西沒有一絲一毫的根據……是大錯特錯的。 然而,在此後的半個世紀裡,它是地質學的正統觀念。 有的事情,即使陸橋也無法解釋。人們發現,有一種在歐洲很著名的三葉蟲在紐芬蘭也生活過……但只是在該島的一側。誰也無法令人信服地解釋,三葉蟲怎麼能跨越3 000公里的洶湧大海,卻又繞不過那個300公里寬的島角。另一種三葉蟲的情況更是反常,它出現在歐洲和美國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而中間地帶卻不見蹤影。這與其說需要一座陸橋,不如說需要一座立交橋。然而,直到1964年,《大英百科全書》在討論各種不同的理論時,倒是把魏格納的理論說成是〃充滿了許多嚴重的理論問題〃。魏格納犯過錯誤,這點不假。他斷言格陵蘭島在以每年大約公里的速度向西漂移,這完全是胡說八道。(更可能是1厘米。)尤其是,他對大陸移動不能作出有說服力的解釋。若要相信他的理論,你不得不承認大陸不知怎的像農犁耕地那樣被推過堅實的地殼,而又沒有在後面留下犁溝。根據當時的認識,無法解釋是什麼力驅動了這樣大規模的移動。
第十二章 大地在移動(2)
英國地質學家阿瑟·霍姆斯曾為確定地球的年齡作出了很大貢獻。這次又是他提出了一種看法。霍姆斯是知道輻射熱會在地球內部產生對流的第一位科學家。從理論上說,這種對流可能力量很大,能使大陸平面滑動。1944年,霍姆斯首次出版了一本深受歡迎、很有影響的教材《物理地質學原理》。在這本書裡,他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該理論的許多基本原則今天依然盛行。它在當時仍是一種很激進的見解,受到了許多人的批評,尤其在美國。美國人抵制漂移學說的時間比別處要長。有一位美國評論家發愁地說,霍姆斯論點清楚,令人信服,學生們慢慢會信以為真。他的話毫無挖苦之意。然而,在別處,新理論受到了堅決的同時又是謹慎的支援。1950年,英國科學促進協會在年會上進行了一次表決,表明大約半數代表現在已經欣然接受了大陸漂移的觀點。(過不多久,哈普古德引用了這個數字作為一個證據,證明英國地質學家已經多麼可悲地誤入歧途。)有意思的是,霍姆斯本人有時候對自己的看法也有點動搖。1953年,他承認:〃對於大陸漂移學說,我從來沒有擺脫過一種令人不安的反感;在作為地質學家的骨子裡,恕我直言,我覺得這個假設是個荒唐的假設。〃 大陸漂移學說在美國不是完全無人支援。哈佛大學的雷金納德·戴利就為它辯護。但是,也許你還記得,他就是提出月球是由一次宇宙撞擊形成的那位先生。人們往往認為他的看法很有意義,甚至很有價值,但有點兒華而不實,因此不值得認真考慮。因此,大多數美國學者堅持認為,大陸向來就在現在的位置,它們的表面特徵可以歸因於側向移動之外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石油公司的地質工作者多年來已經知道,要想找到石油,你不得不考慮的正是板塊構造所必然包含的這種表面移動。但是,石油地質工作者不寫學術論文。他們只找石油。 地球理論還有一個誰也沒有解決過的,或接近於解決過的問題。那就是,這麼多沉積物都上哪裡去了?地球上的江河每年要把大量被侵蝕的材料……比如,5億噸鈣……帶進大海。要是你把這一過程的年數乘以沉積
《萬物簡史》 第2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