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67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 (第1/3頁)

闌風伏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秋天的金陵是浪漫的,一夜秋風起,宛如一首悠揚的詩篇,吹落了梧桐,也吹黃了銀杏。

秋天,對於中山陵來說,同樣也是一個最為美麗的季節。

當深秋的筆觸輕輕拂過中山陵,一幅絕美的景緻便在眼前徐徐展開。

楓葉如火,紅遍山間,大自然用最絢爛的畫筆,在這莊嚴的歷史聖地勾勒出一幅幅動人心魄的畫卷。

夏先衍在《大明經》誕生後休整了一會兒,然後一行人離開明孝陵靈源後進入中山陵靈源。

中山陵,位於金陵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始建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是華夏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

站在山腳下望去,紫金山在秋色中更顯巍峨,山間的林木被秋色染得斑斕多彩,紅黃綠相間,層林盡染。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陵園的石階與建築上,金色的光輝與古樸的陵寢相映成趣,增添了幾分溫暖與莊重。

中山陵作為偉大革命主義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像一條銀白色的巨龍匍匐於紫金山上。從山底的陵門開始,到最頂端的墓室,地勢逐漸升高,看到的景色也越來越壯闊。

拾階而上,道路兩旁高大的松柏,身姿挺拔,四季常青的翠綠針葉在一片斑斕秋色中顯得格外堅毅,宛如忠誠不二的衛士,默默守護著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與偉大精神的土地。

陵園內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在秋陽的照耀下,更顯英姿颯爽,彷彿正靜靜地凝視著這片他深愛的土地和人民。周圍的花壇中,菊花正盛,它們不畏寒霜,傲然綻放。

夏先衍一邊走著,一邊細細地感受著這裡獨特的氣息,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在他心間悄然蔓延開來,彷彿與歷史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是那樣的莊嚴肅穆、深沉厚重。

中山陵有著宏偉的氣勢和莊嚴的外觀。

這裡的建築充分融匯了中西建築風格。它既具有華夏傳統建築的莊重、典雅,又融入了西方建築的簡潔、大氣。

在靈源之中,深深地蘊含著孫中山先生偉大的精神和崇高的理想。

夏先衍於這靈源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 “博愛” 之精神,它恰似一道溫暖的陽光,灑向世間每一個角落,彰顯著人性的光輝與美好。

“天下為公”的理念,猶如一顆璀璨的星辰,高懸於天際,指引著人們向著公平、正義的方向不斷前行。

還有那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精神,如同滾滾奔騰的江水,洶湧澎湃,永不停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拼搏。

他彷彿看到了孫中山先生那堅定的身影,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引領著華夏民族走向輝煌的未來。

夏先衍登頂後抬首望去,門楣上方鐫刻的幾個大字赫然映入眼簾。那字跡蒼勁雄渾,乃是孫中山先生極具神韻的手跡 ——“天地正氣”。

山川不移憑英雄,浩氣可撼岱麓松。

他情不自禁地停下腳步,靜靜地凝視著這四個大字所散發出來的浩然正氣,果真是浩氣長存。

一行人跟隨人群步入拱門,在祭堂內,他們望見了孫中山先生那巨大且莊嚴的漢白玉雕像,便默默地鞠躬致敬。隨後,他們又悄然跟隨人群走出了祭堂。

夏先衍佇立在祭堂外,駐足眺望。放眼望去,金陵城的壯麗景色映入眼簾,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整個城市的風貌一覽無餘。

而他心中湧動的,卻是對孫中山先生無盡的敬仰與緬懷。

看著腳下的臺階,夏先衍想起了這 392 級臺階蘊含的寓意。這 392 級臺階代表當時的華夏人口是三億九千二百萬,象徵著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希望透過革命讓每一個華夏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392 級臺階也代表著 “三民主義、九州方圓和兩黨合作”。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是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九州方圓象徵著華夏的廣闊領土,寓意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是為了整個國家的統一和繁榮。

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寓意著革命的道路是艱難坎坷的;而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這又寓意著孫中山先生開闊的視野和對革命成功的堅定信念。

隨後,夏先衍又帶領眾人前往靈谷靈源之地,祭奠那些在革命和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

夕陽的餘暉如同熔金般灑落在古老的林間小道上,斑駁陸離的光影中,每一片葉子都似乎被

《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 第167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