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文抄公遇到名詩人 (第1/3頁)
布袋外的麥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義回程,不像南下時的專船,而是搭乘了北上的客船。
不再是出巡的耀武揚威,倒是讓徐義見識了整個運河的繁忙。
已經是仲夏了,運河兩岸的茂盛的垂柳枝條,一絲絲被風輕拂著水面。
從兩岸往運河上看,往來的商船熙熙攘攘,都可以用節次鱗比來形容了。客船、貨船、舢板、漁船,各式各樣的船隻或逆流而上,或順流而下,亦或是停靠,讓人能切實感受到運河的繁忙。
無意去探究這些船隻的用途,見到這樣的景象,就讓徐義深有感觸了。
曾經是見識過繁華的,一樣會被此時運河的繁忙所震撼。
這時候徐義很有情緒高歌一曲,或者是賦詩一首,這時候可能只有高歌或者賦詩才能表達內心的那種感慨。
可惜,自己的文采真的無法凝練成詩句迸發出來,幾次張開,又幾次閉上。
腦子裡的詩文,總是在提醒徐義:作者,唐,某某某。生怕自己很牛逼的賦詩一首,讓客船上的人聽出來是抄襲。
早先不必在意的,現在不行了,自己好歹也算是勳貴了吧,還曾經獨創了對聯的文體,更是有兩三首的名篇流傳,再去抄襲別人······咱丟不起那人。
如其抄襲,還不如來兩聲“啊”表達一下更讓人舒坦。
真的“啊”兩聲算了?還是說就這樣憋回去?徐義迎著風,站在甲板上,腦袋不停的轉,左顧右盼,像是在欣賞這一路的風景,其實一直在搜刮可以表達的詩文。
到底是記著的太少了。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抄襲就抄襲吧,情緒總算是表達出來了。徐義在猶豫中,嘴裡真就背出了一首詩。
曾經是因為爭辯,為隋煬帝正名時,徐義背過這麼一首,他感覺此時這首詩應該吟出來,哪怕是被人嘲笑抄襲也認了。
因為,運河的作用對於本朝已經顯現了,足可以說是大盛朝的生命河。
對於隋煬帝是怎麼回事,徐義不做評判,但對於隋煬帝之於大運河,是往後任何一個王朝都不能避開的。
運河是真正意義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運繁盛,運河兩岸興起數十座商業城鎮,對經濟的貢獻無法估量。
在社會領域,隨著制度的完善和規模的擴大,漕運逐漸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為主體的窠臼,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功能,成為維護王朝穩定和制衡社會的重要手段。
在政治領域,漕運始終是維繫歷代中央政權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漕運對於各王朝的政治、軍事意義更為突出。
不曾到過這個時代,是難以感受運河之於王朝的意義的。
所以,徐義準備著被人嘲笑,也要抒發一下內心的情緒。
“好詩!這位小兄弟大才!”
呃······徐義被人誇了,卻又不敢接茬。因為他實在不敢確定這首詩是不是已經誕生了。
轉頭看去,卻見一位比自己絲毫不差的帥氣大叔,拱著手看著自己施禮。
徐義趕緊回禮,嘴裡還是不知道怎麼回話好。說:慚愧慚愧,我是拾人牙慧了。若是這首詩還沒有誕生,那豈不是白白失去一次揚名的機會?
可是要徐義直接說:不敢,不敢,是小子胡謅了。那一旦這首詩真的已經出現了,那可就丟臉丟大發了。
這時候唯有羞答答的,含蓄的,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某孟浩然,聽小兄弟吟詩,甚為貼切,不覺要讚歎。倒是唐突了,還望諒解。”
孟···孟浩然?我去,遇到了孟浩然!徐義很激動,是真的。
到了這時代,他還是第一次見識後世自己背誦過詩句的大詩人。一時間居然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不敢,不敢。孟兄之名小弟早有聽聞,沒想到能有這份幸運偶遇孟兄······”
徐義的激動那是做不了假的,興奮的情緒溢於言表,別說孟浩然,就是鶯娘都能感覺到。
這樣子,就是徐義當初看見楊玉環的感覺是一樣的:一剎那的愣神,隨即便是謹慎的熱情。
“哦,你看我都忘了自我介紹了,我叫徐義,雙人徐,義薄雲天的義。”
這時候的徐義,真的像個小迷弟,想往前走兩步親近,卻又在猶豫,想把手親近,又覺得唐突。整個行為和動作,都顯得特滑稽,有點手足無措的意味。
《苟個富貴盈門》 第一二三章 文抄公遇到名詩人(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