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九三章 有譁變可能 (第1/2頁)

布袋外的麥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幽州節度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幽州節度了!徐侯,老薛建議你,在這次對奚部和契丹作戰時,能不用幽州軍就儘量不用幽州軍······”

隨著薛嵩慢慢道來,徐義算是知道大盛現在的地方節度軍成什麼樣子了。

原來,從幾年前那一戰,李煒和趙含章主導了那一次對契丹部的大勝,幽州就再也沒有過像樣的,可以奏報朝廷的勝戰。

事實上,一開始並不是邊軍打不贏契丹和奚部,而是一直被契丹和奚部恭維著,讓幽州的邊軍失去了警惕,不僅僅是戰力下降,更是將朝廷的制式武器販賣於北邊的部落。

所謂的戰事,年年奏報,年年打戰,卻都是在向朝廷索要戰事損耗。

這一次,確實有戰敗之過,真正的根源在於,是從朝廷軍器監撥付過來的武器,無法跟實際數量對照上,這才是張守珪賄賂牛仙童的根本原因。

徐義聽薛嵩這般實誠的出賣幽州的實情······這得承情。

說實話,徐義倒不覺得這單純是因為邊軍的原因。

府兵制崩潰,朝廷諸位重臣都在爭權奪利,誰也沒有真心為這些邊軍考慮過。

從彉騎到募兵,朝廷能給與邊軍的糧餉有限,可邊軍的數量是要求應對外敵的,編制卻是定數,糧餉更是定數。

為確保兵員數量,還得確保勝戰,這就要求地方的節度使不得不想出各種生錢法。

就這樣的情形,估計用不了幾年,邊軍就真的只知節帥而無所謂聖人了······想來多年後的亂局,還真不是藩鎮都有反心反意,誰也得活呀!

而張守珪的這一戰,以及張守珪的下場,會讓整個王朝的節度使都有所警惕,這種警惕恐怕不是警惕外敵,而是警惕朝廷,從而讓節度使不得不留後路,即便不與朝廷對抗,也勢必要防備著自己有一天會落得張守珪一樣的下場。

或許這樣的想法,應該並不是從現在才開始,也不是現在才有的。

對薛嵩所說的,徐義也沒有完全就直接相信了,而是要自己去觀察。所以,當神策軍抵達幽州以後,徐義並沒有將神策軍和幽州軍大亂混合,也沒有接觸。

從某種意義上,神策軍被徐義教化的是有傲氣的,而幽州軍似乎也不怎麼認同神策軍······外人進家門,還佔據主動,幽州軍不可能什麼情緒也沒有。

徐義同時兼任幽州節度副使,具有統領權,也就有檢閱這些幽州軍的職責。

“使帥,幽州軍難呀!”

說話的是幽州軍的一位將領,肥嘟嘟的,看上去特別有喜感,讓人生不出厭煩來。徐義卻知道,這人將在十多年後改變整個大盛朝的走向,因為他是安祿山!

安祿山原本就是一賊人,就是憑這份喜感,讓張守珪收留的。

看著安祿山諂媚的表情,義憤填膺的為幽州軍伸冤,還每一句話都讓人有種不討厭的心情,徐義的警覺卻是一絲一毫都不敢放鬆。

這人的名頭太大了,在徐義的見識裡,張守珪從前壓根就不知道,可安祿山那可是千年之後婦孺皆知的人物。

在那一瞬間,徐義都有心隨便找個藉口把這孫子弄死算了······

可人家滿接滿待,任何事都做到了讓你找不出麻煩來,就是李光弼,以及整個神策軍的將士們,都有點喜歡這個安祿山了。

哪怕是整個幽州軍都在防備著神策軍,但安祿山卻將神策軍伺候的相當的妥帖。

“安將軍言重了,邊軍難,常住長安你就知道拱衛長安到底難不難了。邊軍最起碼不至於在聖人的眼皮子底下,做些小動作也不至於就能讓聖人發現。”

“駐防長安呢?稍微有點不合適,都不用聖人發現,朝廷的中的御史就彈劾了。各有各的好處了,也各有各的劣勢。都不容易,為我大盛王朝嘛······”

徐義就是隨意說說,可讓人聽上去,好像邊軍的小動作特別多一樣。話裡話外有著對邊軍的不信任。

徐義是真不信任,現在的幽州軍,跟自己所見識的幽州軍,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怎麼說呢,要是讓徐義一條一條的講出來,還真不好講,就是感覺而已。

這感覺就是,當年的徐義見識幽州軍,讓徐義明白大盛為什麼可以威服周邊,而現在徐義見到的幽州軍,讓徐義明白為什麼過些年大盛會衰敗。

現在的幽州軍,少了一種氣勢,最起碼跟神策軍就不能相提並論。

怨不得薛嵩要讓徐義撇開幽州軍作戰,徐義檢閱了幽州軍,也真

《苟個富貴盈門》 第一九三章 有譁變可能(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