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一四章 裴耀卿問計 (第1/2頁)

布袋外的麥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義這一炮確實打響了。

徐義還是小屁孩,十五六歲,東都的世家勳貴不可能邀請他參加什麼飲宴。想想也是,一群老頭子,就他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場面確實尷尬。

本來有裴沖和蕭興來著,可惜,長安的大年和上元一直是整個大盛最大的盛會,誰也捨不得錯過。所以,蕭興和裴衝沒有留在東都過年。

就是崔穎都跑去長安了。

東都留下的,都是些宿老。

今年李煒因暫懾東都,便有諸多的宿老宴請李煒,宴請信安王。

也因為這點,徐義所創的對聯,沒幾日就在整個東都傳開了。

甚至來徐府瞻仰這種對聯形式桃符的人絡繹不絕······

自此,徐義不再是單純的武將,而是文武雙全。

“老夫要走了。小子,可願意隨老夫到長安過上元?”

該給徐義立杆也立了,長勢也長了,揚名也揚了。上元之後,東都留守就要到任了。

有河南府尹在,李煒回長安也不會出什麼意外。

況且,聖人已經有詔令到了,上元節,李煒也是要入勤政樓與聖人共度上元的。

“信安王,小子是軍職,非聖人詔令,不得擅離職守。”

看看,多會扯。徐義是想去有不敢去的心態,似乎還沒準備好進長安去嘚瑟。

不過,說出這話來,卻是相當的上臺面。

“不用擔心,就當是老夫召你回長安述職了。”

“信安王,您暫領東都,小子隨信安王回長安,任誰都看得出有點假公濟私了。長安有機會去,小子就不給信安王找麻煩了。”

這話說的讓李煒相當的放心,相當的欣慰。不由的拍了拍徐義的肩膀:“莫要太露鋒了。”

徐義從善如流。

這半年他確實有點嘚瑟了,正準備韜光養晦呢。

李煒走了。沒過了多久,大概也就是上元節後沒幾天,新的東都留守到任了······崔隱甫。

又是一個崔氏。

崔隱甫是清河崔氏,跟博陵崔氏同宗。早年為河南府尹,後進御使大夫。去歲任太原尹,刑部尚書。此時再次擢升為東都留守。

徐義不知道崔家運作很久是不是就是為崔隱甫到東都上任的。

崔隱甫抵達東都的次日,便造訪了崔府。崔升遣人把徐義喚去了······可能是認可了崔穎跟徐義的這門親事。

在崔隱甫到任之前,李煒曾來信跟徐義說過,說崔隱甫性格剛正······隨便吧,徐義自認為不會,也不想再跟二品大員結怨。

再說了,有跟崔穎這尚未明朗卻似乎公開化的親事,想來自己的接下來的日子應該好過一點。

左金吾衛的彉騎一年役到了,徐義多少有事做了,忙乎著接受各州府選送來的彉騎。

用申屠的話,別說跟府兵比,也別跟武侯比,就是跟上一期的彉騎,也多有不如。

徐義無語。

現在的大盛十六衛,其實也就是個樣子貨了。節度使的自由裁量權越來越大。

徐義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也知道這會導致什麼,可惜,人輕言微,沒有直達上聽之權,也不去找那個麻煩。

“別管那些有的沒的,給什麼兵,咱都是訓。又不是北上征戰,把佇列隊形搞好就行。”

這是徐義給申屠留下的話。

說起征戰,李煒在三月初的來信中曾提過,問徐義是否有意北上征戰······

年初,契丹可突幹邀突厥又來抄掠,幽州節度使薛楚玉(訥弟)遣副總管郭英傑及副將吳克勤、鄔知義、羅守忠等率精騎萬人,並領降奚之眾追擊之。

軍至渝關、都山之下,可突幹領突厥兵以拒唐軍。

降奚之眾遂懷二心,散走自保,於是唐軍大敗,知義、守忠率麾下遁歸,英傑、克勤歿於陣。

餘眾六千人猶力戰不已,虜以英傑首示之,竟不降,盡為虜所殺。

徐義看到過這個軍報,直接回復李煒:暫時沒有領軍的想法。

若是讓徐義再去主傷病營,說真的,徐義不想,就是李煒也不覺得徐義征戰繼續去主傷病營。

只是徐義今年剛剛能說是十六歲了,談獨自領軍,確實還欠缺些。

徐義更喜歡這樣混日子的歲月。

到四五月,渡口終於執行了。有了龍門吊的渡口,在搬運貨物時的效率根本不是人力可比的。徐義的渡

《苟個富貴盈門》 第一一四章 裴耀卿問計(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