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茲事體大 (第1/3頁)
布袋外的麥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裴耀卿著急將徐義的設想在船廠實現,在運河上的航行就快了幾分。
“裴公,為何不見太多的船隻?”
“我等奉皇命公幹,沿途船隻停靠迴避,自然不見船隻。”
“裴公,平時的漕運也是如此嗎?”
“不,漕運運時長,不可能迴避沿途船隻。”
“既然如此,我等要計算漕運南糧北運的時間,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河段迅捷運送,撇開往來船隻,只怕得不到切實的勘驗。”
從東都一路航行,徐義注意到整個運河並不是統一的寬窄,水深也不會是一致的。
他一直在計算著航行的速度和時間,若這只是欽差的待遇······前面所做的全白費了。
徐義是希望完全按照漕運船隻的航線和航行日程走一遍,不管是停靠、轉運還是說其他,都完全依照漕運的方式。
唯有這樣才能有切實的資料以供參考。
裴耀卿不是古板的官員,領命江淮轉運使,自然能明白徐義話中意思:“等回程吧,回程時遵漕運航程。”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一直到揚州,裴耀卿才下令船隊停靠。揚州有大盛最大的船廠。
也讓徐義有機會領略大盛朝這最為繁榮的揚州城。
揚州是大盛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對外交流的門戶。此時的揚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場和手工作坊。不僅在江淮之間“富甲天下”,而且是東南第一大都會,時有“揚一益二”之稱。
熙攘的街市,往來的人群,間或出現的西方人種,就是徐義也覺得新鮮,也有心在揚州城裡閒逛。
“那是大秦人······諾,就那個黃頭髮的;新羅和扶桑倒是跟我大盛沒啥區分;那類的是大食人······”
裴耀卿不停的跟徐義介紹著,充當著一個師長的角色:“義哥兒將風帆事宜跟船廠講明,倒是可以在揚州轉轉。”
徐義心裡很想,卻也不敢真的不務正業。
一直在船廠混了五六天,直到把各個部位的風帆如何作用,被那些固執的船廠工匠似懂非懂後,徐義才有機會脫身,也才有機會到揚州城裡逛蕩。
從揚州港口開始,徐義打著欽差的旗號,耀武揚威的隨意檢視著往來的貨物。
出港的是絲綢、茶葉為主,進口的香料、玻璃、珠寶玉石······
徐義原本不是玩商貿的,有那千年的見識,就這麼隨便看看,發現自己若是一心從商,想要做成大盛第一豪商還真不是什麼難事。
徐義的這一干人,唯一的女子就是鶯娘,鶯娘對採買興致不大,倒是都隨著徐義這樣亂逛。
“聽說了嗎?朝廷遣重臣來揚州,志在暢通江淮至長安的航道······”
“扯吧!能暢通屁的航道。難不成聖人要開挖運河?黃河、淮河、長江,三水貫通,地勢有限,水流的定數,如何暢通?”
“劉麻子這話說對了。海船難入江,江船北上,水淺船沉,快不了,任誰也難以解決呀。”
“此言差矣。裴相到揚州即入船廠,說不定朝廷有了解決江船河船的問題呢?我聽說東都新營建渡口,有什麼龍門吊,在渡口的作用堪比驛遞快馬。若真是這樣,朝廷在運河水淺之地營建航運驛站,有龍門吊,未嘗不可暢通航道······”
徐義本來就準備進這茶樓歇腳,進門就聽見有人在議論,還是跟他這次南下揚州之事相關,就操心聽了。
徐義一干人進來,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唯有小二招呼,人們都在聽著那幾人閒侃。
“胡老三,航運如何與驛站相比?一艘江船攜帶之貨物,豈是馬車運貨可比的?什麼龍門吊,盡胡說了。”
徐清好像有點不服,徐義制止了。
“我表兄言辭確鑿。東都的灘塗渡口運貨量堪比舊渡口六七倍。若是朝廷在如今的各州府渡口營建龍門吊,完全可以解決轉運緩慢的弊端,從而改進航運水平節段不一的問題。”
“胡老三,想多了。渡口並非何處都可以營建的,吃水、船塢、陸路運輸是否暢通等等,都需要考慮。而渡口的苦力再多,也無法在擁擠的渡口擠進去太多的人,貨物轉運的弊端無法解決,就無法加快轉運貨物。”
“胡老三,還是踏實一些吧,那都是朝廷該考慮的。這些年你盡操朝廷的心了,結果怎樣?沒人聽你的,也沒成什麼事。咱是商賈,朝廷能給條路就不錯了。若想做官,那你的考舉,當
《苟個富貴盈門》 第一一七章 茲事體大(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